有了它,他如钢铁侠一样复活了……
今天是儿童节
我们要讲的是
一个重获“心”生的话题
不知,
大家还记不记得钢铁侠托尼吗?
他靠着一颗“机械心脏”,维系生命,拯救世界。
现实中也有这样钢铁侠。
靠着“机械心”续命。
图片来源:电影《钢铁侠1》、深圳卫健委
心脏已先“老”了
这是发生在老黄身上的一个故事。
老黄不老,
仅51岁,可是他的心脏已先“老”了。
三年前,一场寻常的感冒后,他开始了变得不寻常,出现了胸闷、气喘。
在北京的医院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吃药后,虽然有好转但是活动以后仍然会胸闷气喘。
1月前,药品似乎起效不大了,一下床就喘,就连平躺着也会顺不过气。就是用了药,也无法下地走路。
这时,检查结果更不容乐观,不但心脏变得比常人大很多,心脏功能也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
这也是说老黄正心力正一步步走向衰竭。
怎么办?
老黄心脏收缩力只有正常人的1/3
走在抉择路口
这时候,老黄要面临的就两条路
02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01心脏移植手术
4月19日,老黄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外科主任单忠贵团队发现老黄左心室功能严重降低,仅靠药物无法延缓患者的心衰进程,老黄心力可能随时出现衰竭。
因此建议老黄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而目前缺少合适的供体且难以预料等待时间。
最终,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为老黄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即“人工心脏”。
植入“人工心脏”,并非要摘除患者的心脏,而是将一枚人造的心脏植入患者体内,代替其左心室,起到“发动机”的作用。
心脏旁装了个泵
4月26日,手术开始。
早上8点,老黄便早早被推进手术室。
心外科柯少凡副主任医师有条不紊地建立连续心排量、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监测系统……为手术打好前站。
在做好各种监测和备好急救药械后,麻醉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人工心脏,实际上只是在心脏旁边加了一个“机械泵”,辅助左心室向全身泵血,更专业的叫法是“左心室辅助装置”。
为啥是左心室呢?
因为左心室主要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开始流向全身。
“人工心脏”由纯钛制作的,重量为420克,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如水管三通接头的金属血液泵。
工作时,它如同螺旋桨的涡轮,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将血量推向全身。
接着,很快,在经验丰富的体外循环师朱状辉副主任医师的体外循环协助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正式开始。
不过,人工心脏植入前,还有个棘手的事儿。
老黄的左心房室不少血栓。如果血栓掉到左心室,引起脑梗,那后果不堪设想。
单忠贵主任切开左心房,将心房血栓一一取出,反复冲洗干净后,接着在心尖部打孔,将“人工心脏”入血管插入心尖,并行褥式缝合,每一针都比绣花还精细。
接着小心翼翼地将升主动脉与“人工心脏”出血管进行吻合……在这个过程中,心彩超葛艳主任紧密观察心脏内气体的排出情况。
“从此,
成了厦门版钢铁侠”
在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体外灌注师的密切配合下,心脏慢慢恢复跳动,患者逐渐脱离体外循环,不一会儿,监护设备上显示其右心收缩较好、血压稳定,符合启动“人工心脏”的条件。
“开机!”随着单忠贵主任一声令下,这个如同“血液泵”一般的“人工心脏”正式运转。
紧接着,医生们结合患者室间隔位置和瓣膜开放情况,不断调整“人工心脏”的转速,确保每个环节平稳衔接。
最终,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老黄的全身血流循环再次恢复了正常人体的需求量。那一刻,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人工心脏”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和右心功能衰竭。
术后,心外科人工心脏小组的黄建副主任医师、庄嘉伟主治医师、王佳茂住院医师、张玉丽护士长、何正坤副护士长等医护团队必须时刻紧盯患者的心功能,昼夜监测“人工心脏”运转情况、肺功能、肾功能、脑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情况。
术后4天患者顺利拔管。术后一周老黄的心功能已基本接近正常人,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老黄将跟着医务人员学习如何适应并使用身体里这朝夕相伴的“新朋友”。
比如带着电池组散步、洗澡等等。将来他就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能和正常人一样逛街,爬山。
现在老黄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去厦门的中山路逛一逛。
他说,“接着,再休养一个月,就要继续回北京工作了。”
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部出品
来源:心外科
审核:陈雯
编辑:厦一宣
医院地址:厦门市镇海路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