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巴中市中医院苟文、陈东华荣获首届“健康巴中—大美医者”称号
喜
报
根据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开展首届“健康巴中—大美医者”
评选宣传活动的通知》
经各县(区)、市级有关单位
推荐和初评、综合评审、
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
决定对20名同志授予巴中市首届
“健康巴中—大美医者”荣誉称号
巴中市中医院苟文、陈东华光荣上榜!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
两位医者的动人故事
01
大美医者:苟文
苟文,男,出生时间1978年8月,参工时间1998年9月,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现任巴中市中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门急诊重症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主任,擅长普外科疾病和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该同志从事临床工作23年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医院职工和患者的高度评价,多次受到医院和市区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潜心医术,精益求精,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苟文同志热爱医疗事业,认真钻研医术,全身心投入医疗工作实践。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曾多次到省内外知名三甲综合医院进修学习,汲取知识精华,锻造过硬技术,并先后在省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作为科室学术技术带头人,他也十分注重急诊队伍的培养,每年在科室制订培训计划,通过特殊病例分析讨论、专业知识学习、交流学习经验等多种方式,让科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熟练运用急救知识。在科室多次成功地抢救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严重创伤、休克、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各种急危重症的病人,从死亡边缘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提升修为,尊重病人,坚定树牢崇高医德
在工作中,苟文同志讲究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他始终把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放在第一位,以“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为宗旨,严格执行优质服务规范,塑造了良好的医者形象。从医德医风、组织纪律、服务态度、规章制度、工作质量、仪表规范、岗位责任、业务技能等方面入手,严格要求自我。急诊的工作特殊,出诊期间他在满是砂砾的工地搬运过病人,在草木丛生的乡间抢救过病人,在狭小拥挤的楼道上背运过病人。常年奔赴急救前线的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胃溃疡,家人和同事多次劝说他要好好休息,多注意身体,可是急诊工作的急迫性,让他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
在急诊工作的时间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烈日当空,只要呼救的电话响起,他就会出现在急救现场。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未能安然入睡,不知有多少个假日与工作相伴,不知有多少次为了抢救危重病人却忽略对家人的关心,想到这些,对于他来说能挽救更多的生命那就是他最高兴的事。
模范带头,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防控标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悄悄蔓延,苟文同志主动请缨,逆往而行,承担起大茅坪留观院区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人及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要职责。作为医院第一批留观院区防疫医务人员,他带着医疗队伍从无到有的建设起一个规范的传染病留观院区。在留观院区的工作中他和队员们一起完成了隔离留观8人次,其中疑似病例治愈出关6人次、确诊新冠患者病例2人次的隔离救治及转诊救治工作。做到了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确诊患者“零死亡”。从留观院区回来,有同事问他,你们是最早接触确诊病例的人员,你们怕吗?苟文说,怕,可是怕就要退缩吗,这是职责所托,也是性命相系,作为一个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如果在这个时候退缩,我对不起我胸前的党徽,对不起病人称呼我的那一声“医生”。
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不断推动科学管理
作为科室主任,苟文同志时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忠诚党的卫生事业。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每天到了病房,他会认真查看每个危重患者,询问患者病情;也常常因为照顾病人就诊而迟迟下不了班。为了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多尽一份力量,争取更高的抢救成功率,苟文同志特别交代一线医生:不管什么时候,即使他没有值二线夜班,只要有急诊抢救都要通知他,他一定前来协助。十来年,不管严冬深夜,还是酷暑烈日,只要一声急诊呼叫,苟文同志总是以最快的时间回到医院,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苟文同志常说,能救活一条命,我们再累、再苦都值得!
心系基层,脚踏实地,长期宣讲急救知识
急诊的工作中,他经常看到的因溺水、触电、心跳骤停等意外丧失生命的病人,他们原本可以在发生意外后通过急救留住生命,却因为缺乏急救知识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这让苟文同志意识到,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不仅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更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来应对意外情况后的伤病处理。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掌握急诊急救技术,苟文同志经常带领急诊科医生、护士主动到学校、单位、基层医院、社区、敬老院等地进行外伤止血包扎、心肺复苏、蛇咬伤等急救技能培训,并多次在巴中电视台、巴中晚报等媒体进行急救知识的宣讲报道,赢得了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赞扬。
苟文同志从事医疗工作23年来,以自己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术及高度负责的态度为我们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职业精神;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服务宗旨履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以全心全意、舍己为人的行动书写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是群众心目中的健康和生命守护者,是全院医务人员心中的“大美医者”。
02
护理天使:陈东华
陈东华,女,出生时间1977年12月,参公时间2000年9月本科学历,中共预备党员,副主任护师,巴中市巴州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以来,她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护理工作是普通的,每一次晨间护理、每一次健康宣教、她在这些平凡的重复劳动中,孕育着她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事护理事业已有22年,她已记不清护理过多少患者,参与过多少次抢救,但她记得病人痊愈后的那一张张笑脸,记得那一刻家属脸上的欣喜。从血染的伤口边走过炽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用真诚丈量无数个漫长的夜晚,她用真诚的心和娴熟的业务为医患的和谐发展尽力尽责。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1月23日巴中市出现首例疑似病例,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大茅坪留观院区开展隔离治疗。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陈东华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多年的积累的院感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让她坚定信心,主动请缨“上前线”。春节前夕,她留下家中患病的父亲和幼小的女儿,毅然前往留观院区同事们一起投入防疫战斗。
由于大茅坪是临时设立的留观院区,各种隔离设施还不规范,他们就逐个完善各个区域设置,张贴各种分类标识,完善救治流程。克服了物质条件上苦难,还要面对心理的压力。那时对于新冠病毒诊治及护理,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论是病患还是医护在心理上都存在着紧张的情绪。陈东华看到大家脸上的愁思,她先给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不再对治疗抱有逃避情绪,积极配合,同时她的积极情绪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大家对于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但只有陈东华自己知道、每一次为患者抽血,采鼻咽拭子,做基础护理,她自己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在患者面前流露紧张情绪,害怕职业暴露。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在新冠病毒面前,她毫不退缩,无论是在心理还是体力上,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大茅坪的出色表现也让她在2021年被组织选派到各区乡指导基层院感工作。辗转多个乡镇,前往多个卫生院通过现场教学,亲身演示,细节指导,让基层医院院感工作有了质的飞越。路途的奔波,工作的辛苦让她感到疲累,但她心里却很满足。同时她还代表了单位参加市、区院感防控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今年,她再次请缨前往隔离点,参与密接者的治疗护理工作。这些密接者年龄跨度大,有基础病症复杂的老年人,也有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护理工作难度很大。而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因为紧急抽调没有经过系统培训,陈东华就自动担负起老师的角色,先给所有的工作人员开展基础技能培训,从自我防护开始到专业护理培训,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掌握病证护理和自我防护的要点。同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密接者,开展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老年人她通过精细化的护理和治疗,对于青年人更重要的则是安抚他们不配合隔离的躁动情绪。4月11日晚20点疾控中心宣布全部这一批次的解除隔离,她又一次圆满的出色完成任务。
从事护理工作以来,陈东华始终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以奉献为宗旨,用勤勉敬业、热情和爱心回馈病患。她总是脸带微笑用温暖的双手和善良的心,抚慰无数的病人驱散了无数患者身心的痛苦和忧伤,是最美的天使。
大美医者、护理天使
他(她)们无悔付出,守望幸福
他(她)们不离不弃,点亮生命
他(她)们默默坚守,传递温暖
他(她)们爬山涉水,散播大爱
厚德精医济世惠民
巴中市中医院
素材来源:组织人事科
编辑整理:王少平
内容审核:周皓岚
往期精选
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巴中市中医院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巴中市中医院成功开展关节镜下治疗新技术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巴中市中医院开展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