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藏区患儿打通“康复之路”
左腿刚刚迈出一小步,右腿发力的瞬间突然失去了平衡——脑瘫的症状给卓娅(化名)的生活里留下了许多“失力”的瞬间,今年4岁的卓娅不仅肢体协调能力差,还伴随着语言表达障碍等。3月底,卓娅在家人和当地残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求医,和她一起来的患儿还有6名,他们均来自西藏林芝。
经过10余天的康复治疗,7名藏族孩子运动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部分伴有癫痫发作的患儿情况也得到良好控制,现均已于4月7日顺利出院。
“残疾儿童的治疗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复科已为他们制定在当地医疗或培训机构以及家庭训练的长期计划,同时协调定期复诊,以动态了解孩子们的恢复情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肖农教授说。
“此次来渝治疗的藏区孩子们存在行动、语言等障碍,需进行康复治疗或训练。”肖农教授介绍。
肖主任曾多次到西藏林芝进行医疗援助,与当地医院建立深厚的情谊,此次得知孩子们来渝治疗,为给孩子们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肖主任带领科室团队在医疗、护理、后勤、语言交流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均做好充分准备,还专门安排了会藏语的治疗师开展工作。
经医生初步检查,7名患儿有因脑损伤后导致脑性瘫痪,有患癫痫脑病。由于都已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期,科室将结合实际情况为孩子们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项目较多,包括运动治疗、感觉统合系统训练、语言训练、沙盘游戏、体感音乐治疗等。”康复科江伟副教授介绍说,在治疗初期,不少患儿存在抵触情绪,科室专门安排了心理康复师为患儿进行心理治疗。
康复科主任肖农教授提醒
孩子如有这些情况需注意:
1.孩子跟同龄儿相比,运动和语言认知水平明显落后。
2.有些特殊心理行为障碍,如不搭理人、不看人、爱好狭隘,有些刻板重复动作等。
孩子如有以上症状,可能存在运动、语言障碍等,请及时就医。
康复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成立于1990年,31年来已发展为集儿童康复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综合性儿童康复诊疗中心,处于目前国内儿童残疾预防和治疗康复机构领先地位。
开放床位82张,年专科门诊量已逾4万人次,年康复门诊治疗量已超20万人次,外埠病人>60%,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辐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广西、甘肃、湖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年出院病人1000余人次。
2014年:获批成为“重庆市儿童康复中心”
2016年:获批成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重点专科”
2018年:成为小儿神经及儿童康复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
2020年:获批“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专科培训基地”(西南地区儿童专科医院仅此一家)
2020年:首批“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
科室人才梯队逐步形成,全科共84人。儿童康复专科医师共15名,其中博导1名,硕导1名,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名;专科护士共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儿童康复治疗师共42名,其中主管康复师2名;科室行政秘书1名;工勤人员2名。
治疗项目
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悬吊治疗、减重步行训练、高压氧、早期教育、电疗、水疗、蜡疗、小儿推拿、针灸、中药熏蒸、沙盘游戏、体感音乐治疗、肉毒素注射等治疗项目。
辅助检查及评估技术
三维步态分析技术、GMS评估技术、AIMS评估技术、粗大运动评估、精细运动评估、韦氏智力测试、心理行为评估、表面肌电测试等多种辅助检查及评估技术。
科室主要研究包括脑损伤自修复的相关分子通路研究、运动障碍的数学建模及参数化评估、癫痫临床下放电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神经遗传的诊断及功能验证研究、康复人机系统的转化研究等。
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20余篇,CSCD30余篇。编写指南共识等行业规范18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9部。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7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