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胃癌的中医治疗
胃癌的中医治疗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胃癌居新发癌症的第4位,死亡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胃癌地区分布有明显差异,高低发区发病率相差近10倍,高发地区包括日本、中国和中南部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酸化合物、幽门螺旋杆菌、饮食及遗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以及胃黏膜巨大溃疡等被视为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他常见的有腺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
本病属于中医胃反、反胃、积聚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六淫外侵,七情受困,或饮食所伤等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同时疾病日久,脾肾阳虚,无法腐熟水谷,致饮食停留,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致生此病。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为四种类型。
1、肝胃不和型
主要表现: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或呃逆,纳食少或呕吐反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2、痰湿结聚型
主要表现: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黏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导痰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要表现: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4、脾肾两虚型
主要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暖胃
方药:理中丸合六君子汤加减
癌肿发生于幽门前区者常伴有幽门梗阻,或扩展至贲门者则有进食梗阻或进行性吞咽困难,呕逆,表现为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呃逆。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治宜保和丸加减;呕吐浊痰涎沫者,多由痰饮中阻,治宜小半夏汤合灵苓桂术甘汤加减;呕吐清水,多属胃寒,治宜丁香柿蒂散加减;呕吐苦水、酸水,多属胃热,治宜橘皮竹茹汤加减。
如胃癌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或胃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呃逆症状,可在辨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操作治疗。
(一)针灸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丰隆、太冲等穴位,针刺20分钟,每7天1疗程,起到健脾和胃、理气化痰、散结止呕之功效。
(二)耳针治疗,选脾、胃、肝、腹、耳中、神门、交感、皮质下反应点,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天1疗程。
(三)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各2ml取膈俞作穴位注射,可治疗胃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及顽固性呃逆;或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各10mg,可治疗顽固性呃逆。
(四)推拿,胃癌呕吐者,可捏拿背部胃俞穴处肌肉15-20次,或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引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肿瘤学》
供稿:内科六区王小璞
上一篇:医学科普 化疗引起血象偏低怎么办
下一篇:医学科普 抗击癌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