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夫妻档”、感谢画……这些抗疫故事温暖了广州的四月天!
4月9日支援天河区200人,采样量110000人
4月10日支援白云区100人,共采样29888人
4月12日支援荔湾区200人,共采样85610人
4月14日支援白云区100人,共采样46218人
至4月14日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已累计派出600人次,累计采样27万余份标本。
4月8日以来,在接到选派医疗队员支援广州各区核酸采样的通知后,我院院领导高度重视,紧急部署,由我院医务部和护理部牵头组织,多部门紧急联动,迅速完成人员选派、物资筹备和车辆集结等准备工作。
▲4月15日抗疫支援突击队出发前合影
随时待命、火速集结
▲夏增兵的报名微信界面
主任出战、身手不凡
我们还看到,在报名支援核酸采样的队伍里更是不乏科室主任的身影。有关节中心张庆文、柴生颋、脊柱骨科原超、治未病中心李红梅、外科敖雪仁、刘石勇、内一科杨宏光、内四科江家赞、内五科苏宏、内科门诊古学文、康复研究部袁颖嘉、药学部吴康郁、孙丽、医学影像科胡剑波......手术做得好、脉把得准,做起核酸来,也是身手不凡。
“困难是有,但还是可以克服。”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疫情面前,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支援核酸采样的队伍中,他们有的人是下夜班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赶赴战场;有的人第一次出发,尽管怀着忐忑的心,依然义无反顾;很多工作人员的配偶都是医务工作人员与公职人员,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家里有小孩和老人,但在收到集结号召时,医护们没有丝毫犹豫,将孩子托付给亲属邻居照顾,第一时间报名并集结到位。
▲"核酸采样一线”的夫妻档——药学部陈慧卿与医学影像科梁健成,平日里心手相牵,共同守护自己的幸福小家庭。“战疫”状态下,为了心中的那份职责和坚守,他们成为最亲密的战友,义无反顾携手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奋力守护“大家”。
▲院本部门诊护士黄志慧的交警丈夫在南沙支援,8岁及4岁多的女儿在家上网课,共同奔赴在自己的“战场”上。
经历了去年以来数次的核酸采样支援工作后,医务人员此次采样工作更加快速、高效。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医护人员更加轻声细语。面对不配合的小萌娃,医护人员以娴熟的手法,迅速完成采样。作为一家中医院,不少医护在核酸采集过程中注意到居民的舌象有异常,会简单叮嘱街坊注意事项。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还看到坚守与成长。“妈妈是英雄,好厉害!”这是去年广州本土疫情和本次支援核酸采样都勇往一线的总护长黎小霞孩子对早出晚归的母亲说的话。
▲图为护长黎小霞支援核酸检测的场景与她的两个孩子。
去年在核酸采样点过生日的00后护士梁宝霞,今年继续穿着超人服守护广州!让无数人听哭的高考录音的护长妈妈,这次继续在高温下义无反顾穿上防护服,助力抗疫!
▲左图为护士梁宝霞去年支援核酸检测的故事报道,右图为今年梁宝霞支援核酸检测的场景。
▲左图为人民日报刊登的高考录音故事报道,右图为今年梁艳翠奋力支援核酸检测的场景。
在医护的背后还有一群甘于奉献的人,默默无闻坚守在医院后方,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技术、丰富的工作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们就是奋斗在后勤保障线上的战士们。
▲背后默默支持的设备科、总务科的同事。
特殊的礼物
4月14日晚,派驻到白云区嘉禾街的医学影像科护士周爱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当晚7点左右,一位年龄约15岁的高中生,在完成核酸采样后,从怀里掏出一个自制的信封,信封内装着自己精心绘制的画。
画上描绘的是有一个精灵如同太阳般向周围散发光芒的情景,旁边还写着一句话:“如同一样向万事万物闪耀着美丽的光芒!”画作技巧十分精致,一笔一画都在表达着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与崇敬,让在场所有的医护倍感治愈和欣慰。
▲感谢画。
医院还收到了来自白云区街道的感谢信。
▲白云区大源街道送来的感谢信。
▲白云区嘉禾街道送来的感谢信。
校对编辑:连萌
往期文章推荐
2021年骨伤科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暨“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揭牌仪式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