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上“心门”,打开希望之门--心血管内科成功实施TAVR+早期康复一体化治疗
近日,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七旬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完成了TAVR(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这是继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首例TAVR后泉州第二例,也是泉州地区第一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TAVR手术。
TAVR是心血管介入领域难度极高的手术之一。泉州市第一医院TAVR和早期康复多学科的建设,将为更多高龄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打开“希望之门”,并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患者术后乃至居家的全程管理。
今年75岁的吴老伯,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多年,多次因心力衰竭就住当地医院。近一个月,老伯病情恶化,不能平卧,静息时即有胸闷、憋喘症状,为获得更好的诊治,转诊泉州市第一医院。入院心脏彩超显示,吴老伯的主动脉瓣属重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并伴有大量二尖瓣反流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瓣膜病变严重且明显钙化。
“人的心脏有4扇门,其中,主动脉瓣这扇门可以说非常重要。当主动脉瓣狭窄发生时,瓣膜不能完全打开,阻挡了血液泵出,导致输出血液不足,心脏不得不加大马力泵出血液,久而久之会永久损伤心脏肌肉,引起心脏扩大,并造成心脏衰竭。”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戴若竹主任介绍,心脏衰竭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而术前全面临床评估显示,吴老伯高龄,体质弱,合并贫血及肾功能不全,外科开胸手术风险极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目前对其最好的选择。
针对这次手术,戴若竹主任诊疗团队做好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及应急预案,并制定周密的诊疗计划,联合心脏超声及影像评估团队、瓣膜病介入医生团队、心血管外科手术医生团队、麻醉科医生团队、护理团队及术后早期康复团队等多学科组建了TAVR团队,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术后的快速康复保驾护航。
3月13日下午,手术联合团队成员们准时集结到位。导管室内同时摆放了麻醉设备、心脏超声设备、除颤仪,并备好体外循环机、主动脉球囊反搏仪、ECMO(体外膜肺氧合)以预防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尽快进行处理,保障及提高手术安全率。团队有条不紊,各环节密切配合,手术用时2小时顺利完成,术后半小时,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支持,恢复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予送至CCU严密监护治疗。
据心彩超团队负责人颜如玉主任介绍,患者术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了主动脉瓣属重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并伴有大量二尖瓣反流及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膜病变严重且明显钙化,术前反复出现心衰,属高龄高危心瓣膜病患者,术中球囊扩张时了也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心率减低,好在麻醉医师团队和介入医生配合默契,病人才转危为安,手术2小时即解决了主动脉瓣梗阻和关闭不全的问题,术后复查心彩超提示人工生物瓣启闭良好,二尖瓣反流也明显好转,术后即刻效果满意。
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随即进入早期康复阶段。由于患者双下肢制动,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术后24小时内主要进行包括体位管理、活动双上肢同时配合呼吸训练,并嘱患者自行每小时完成10次踝泵,以减轻患者身体疼痛,指导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防止术后血栓形成、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调整其心理状态,改善体能。
经过各项评定,吴老伯指征平稳于近日顺利出院。TAVR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高龄危重主动脉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技术,不用锯开胸骨,无需停跳心脏,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痛苦低、恢复快、安全性更高的特点,该介入手术的操作非常复杂,需要心内科、心外科、导管室、影像科室、超声科、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围术期康复管理、护理等多科室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心脏团队共同协作,并对该团队的临床经验、技术能力、整体配合等要求严苛。TAVR手术的实施从侧面反映出一所医院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如今,泉州市第一医院TAVR和早期康复多学科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将极大提高此类患者术后乃至居家的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