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技术帮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驰援常熟二院开展首例ECMO技术支持治疗
10月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到了来自医联体医院常熟二院的求助电话。该院重症医学科一名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出现心跳停搏,经心肺复苏、放置临时起搏器等抢救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极弱,血压仍难以维持,并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危在旦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到求助电话后高度重视,重症医学科金钧主任立即对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结合患者病情以及家属意愿,决定立即对该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但考虑此前常熟二院从未成功开展过ECMO技术,该院领导请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给予支持。我科作为该院对口合作科室,立即启动响应流程。金钧主任亲自指挥,派遣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携带相关器材火速驰援常熟二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到达后,立即询问了患者病情,进行了仔细的床旁超声检查,再次对患者病情进行了严格评估,同时充分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启动ECMO治疗。
管路预充、穿刺、扩张、置管、连接ECMO系统……虽然在陌生环境进行ECMO治疗,但是遵照成熟的既定流程,在常熟二院的医护配合下,所有操作一气呵成,有条不紊。ECMO系统运转后,患者的血压逐渐上升,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停,看到这一切,所有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面对如此危重的患者,成功为患者完成ECMO置管和顺利上机只是第一步,后续良好的管理才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为此全体医护人员仍未放松警惕,并建立患者病情微信沟通群,金钧主任带领团队成员时刻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化验指标、心脏超声图等进行监测、评估并指导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ECMO的强大支持辅助下,在两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心功能也逐渐恢复,并于术后第五天初步评估达到撤除ECMO的标准。为保证撤机的安全成功,金钧主任亲自带领团队成员赶赴常熟二院,再次评估患者,并亲自指导撤除ECMO,交代撤机拔管后注意事项。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为江苏省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副主委单位,近年来开展ECMO的数量和成功率均不断增长。此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帮助常熟二院首次成功开展ECMO技术,开辟了新篇章,将为以后该院收治心肺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带来治愈希望。此次合作是科室对口合作开展新技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充分体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医联体院间合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宗旨与理念。
部门:重症医学科作者: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