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帮助“老革命”患者去除巨大盆腔肿瘤
熊爷爷今年87岁,是一位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抗美援朝战场的享有军队正师级待遇的“老革命”,身体一直很硬朗。3年前,因体检发现盆腔一大小约7cm*8cm*9cm的肿瘤,去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因心律不齐等问题,医院认为手术风险大,建议规律随访。
1年前,熊爷爷出现夜尿增多、尿线变细等症状;6个月前,他出现多次排尿困难,在当地医院导尿后缓解。2月前,熊爷爷在当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后,发现盆腔肿瘤增大,当地医院考虑手术风险高,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是熊爷爷慕名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找到了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德林教授为他诊治。
王德林教授为患者完善检查后,发现熊爷爷的肿瘤是一个10.4×11.6×10cm的巨大盆腔肿瘤,边缘清楚,密度不均,血供丰富,肿块内多发血管穿行,与膀胱、直肠等局部关系十分密切。
王德林教授分析认为:“肿瘤罕见巨大,与周围血管、局部脏器结构关系密切,且87岁高龄,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心肺功能较差,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于是,王德林教授组织泌尿外科团队充分讨论、认真分析,又邀请心血管内科、胃肠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团队最终决定,利用机器人精准、灵活的优势,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
手术中可见肿瘤体积巨大,与周围粘连严重,血供十分丰富,紧贴膀胱、直肠、输尿管,手术空间十分狭小,稍不注意就会大出血或损伤到周围组织结构。
王德林教授沉着应对,在团队的配合下,他操作着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手臂,利用剪、切、推、拉、抬、压、凝等技术与技巧,逐步游离出肿瘤周围粘连的结构,并逐一阻断每一根血管。由于肿瘤体积过于巨大,位置深,与周围血管、脏器关系密切,中途一度出血较多、分离困难,手术室变得十分安静却又十分紧张。王德林教授一边鼓舞着团队士气,一边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沿着肿瘤周围仔细分离、结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切断最后一根与肿瘤相连的血管。
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王德林教授团队在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在手术室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切除了困扰熊爷爷几年的盆腔巨大肿瘤。术后,王德林教授坐在操作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熊爷爷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老人家紧紧握着王德林教授的手,并专门送上锦旗,表达对王德林教授团队的感谢。
王德林教授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外科学博士、留学归国人员。
现为重庆市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师分会会长、重庆市微无创医师分会微创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泌尿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机器人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腔镜微创技术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男科分会常委、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专委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专委会生殖内分泌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分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厂矿医院学会微创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男科专委会委员、世界腔道学会(ES)会员、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和新加坡泌尿外科学会(SUA)会员、亚洲男科学会前列腺疾病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学》、《检验医学与临床》等杂志编委、《MolecularMedicineReport》、《中华内分泌外科》等杂志审稿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科生成长导师、教学和医疗督导专家。
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厅局级和校院级科研课题12项,获得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重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重庆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ZL201420300864.0),发表论文近120余篇,参编《现代泌尿外科》(第二版)、《实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实用男科学》、《实用男科手术学》、《男科手术技巧与并发症防治》、《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诊疗》、《外科症状鉴别诊断》、《疾病学基础(泌尿外科诊断学)》和《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疾病诊疗及基本药物的使用》9部著作,已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推广。擅长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前列腺增生及男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腹腔镜和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
来源|泌尿外科
编辑|李丹
审核|王德林周芳
下一篇:精准手术!十九年癫痫顽疾获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