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3个科研项目获得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信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获得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分别是儿科余自华主任医师、生殖中心孙艳主任医师和医学研究中心魏雅岚技师。这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在科研兴院、三院一体协同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又一次成果检阅。
近年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发展,从软硬件方面同时着手为全院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医院现有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2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医学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1个,院级实验室9个;医院每年自筹近1千万的科研经费与福建省科技厅设立联合基金,专门资助各类科研项目。
在重大项目申报上,医院根据学科特色、人员构成分别组建妇科、产科、生殖、产前、儿科、儿外、麻醉及药学等攻关小组,由分管科教副院长牵头组织定期汇报,既督促项目进展,又达到集思广益、整合资源的效果;同时医院实行“请进来、走出去”人才方针,聘请50几位各行业领域顶级人才担任科室特聘专家,广邀各大医学院校优秀人才加入医院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建设中来。医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给予优秀人才科研启动金,积极争取上级科研机构专设的人才项目指标,助其实现科研项目上的无缝对接,从而做好医院科研人才梯队的建设工作。
余自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肾脏与风湿免疫学组组长,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五、十六、十七届肾脏学组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生缺陷防治培训遗传病组委员,美国TheOhioStateUniversity访问学者,英国TheUniversityofManchester访问学者,美国肾脏病学会(ASN)会员,国际儿童肾脏病学会(IPNA)会员,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会员,《中华儿科杂志》等6家杂志编委,《PediatricNephrology》等6家国外SCI期刊审稿专家,《中华医学杂志》等6家国内期刊审稿专家。长期工作在儿童肾脏病临床一线,同时聚焦于肾病综合征遗传学和肾脏病精准诊断等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2019)、《儿童肾脏病》(2020)、《欧洲儿科学杂志》(2012、2013)等肾脏病学和儿科学权威国际学术刊物。先后荣获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军区级学科带头人(2011)、南京军区科技拔尖人才(2015)、中国医师协会2017年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等称号。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UP160基因敲除致肾病综合征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简介:课题组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并综合文献报道,发现NUP160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致病基因,NUP160基因突变可能通过影响足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引起足细胞损伤,从而导致SRNS。但是,NUP160基因突变致足细胞损伤的关键信号通路尚不清楚,这也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将应用CRISPRCas9和CreLoxP技术构建足细胞特异性NUP160基因敲除小鼠肾病综合征(NS)模型;应用电镜技术、CCK8、流式细胞术、qRTPCR、Westernblot、免疫荧光、划痕实验等研究NUP160基因敲除致小鼠足细胞损伤;应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NUP160基因敲除致足细胞损伤的关键信号通路。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为NUP160基因突变致SRNS的精确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孙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专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生殖学组委员、中国性学会中西医结合生殖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肿瘤生殖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生殖学组副组长、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院妇产科访学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卵巢功能生殖毒理学。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SCI论文7篇;参编著作3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特异性蛋白1调控miR144在铜暴露致人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机制研究》简介:微量元素铜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铜暴露是引起生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课题组前期研究和预实验结果发现不孕症患者卵泡液铜含量明显升高,铜暴露可致人卵巢颗粒细胞激素合成障碍,但机制不明。为寻找铜污染致生殖障碍早期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课题组提出环境铜暴露致人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科学假说,对于铜暴露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魏雅岚,理学硕士
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国家卫健委非人灵长类生育调节技术评价重点实验室技师、福建省妇儿医学研究院斑马鱼公共服务技术平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子发生动力学研究,驱动蛋白功能学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总计13篇,中文核心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SCI论文总计7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厅级、院级项目多项。《JOVE》客座编辑,《PLoSOne》《Gene》期刊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驱动蛋白KIFC1在男性圆头精子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简介:圆头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辅助生殖技术,是目前圆头精子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然而,患者的精子顶体结构损伤或缺失、精子活动力较低、染色质包装异常且核内DNA碎片指数高,较难结合透明带与卵母细胞融合,导致受精率很低。研究者发现圆头精子症的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相关,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项目申请者在前期工作中证明了驱动蛋白KIFC1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的潜在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ellDeath&Disease》、《Gene》、《Celltissueresearch》等多个国际高水平期刊上。本项目旨在揭示驱动蛋白KIFC1在精子头部形态建成中的作用和在男性圆头精子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应用价值,为相关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