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0.8毫米血管上“穿针引线” 不让飞翔的“雄鹰”折翼
宋先生原本是一位属于蓝天的飞行员,谁知4年前出现言语笨拙,右上肢麻木无力,诊断为脑梗死,从此让他走上与疾病相抗的战场。近来,症状渐重。多方打听后,慕名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就诊,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王智教授及科主任屈洋对其详细问诊、查体示:言语笨拙,上肢肌力IV级,右上肢浅感觉减退。脑血管造影示双侧颈内动脉闭塞,颈外动脉未见明显颅内代偿;双侧椎动脉通过开放的后交通及软脑膜支向前循环供血。CT灌注成像示左侧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较右侧减少。初步诊断:双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
王智教授对患者的病情及影像特征进行整体评估,经讨论后认为对于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可实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了多种处理预案。
众所周知,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要求极度复杂和精细,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王智教授团队小心谨慎经过了取血管、分离血管、吻合血管三个阶段。为实现“穿针引线”,王智教授通过颅骨通道将分离出的血管,引进了大脑内,与脑部动脉血管缝合在了一起。手术过程中,王智教授在患者直径0.8毫米的血管上缝合8针,由于血管细小,术中缝线肉眼几不可见,对手术医生的显微操作技巧以及手术护士的配合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经过四个小时的手术,血管顺利吻合,术后患者脑供血不足症状得到缓解,言语笨拙得到改善。在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管理下,患者恢复非常顺利。复查结果显示,搭桥动脉通畅,原有的脑缺血区域明显改善,言语笨拙症状消失,肢体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患者及家属相当满意、感激不已,患者已顺利出院。
据屈洋主任介绍,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主要适应于烟雾病或烟雾病综合征、颈部或颅内大动脉闭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和颅底肿瘤等疾病的脑血运重建。此次为市一院首次开展直接搭桥与间接颅内外搭桥联合血管重建术。由于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所以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市一院神经外科二病房医疗团队已经成功完成6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颅内外血管搭桥+融通手术。颅内外搭桥联合血管重建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百年市一院神经外科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三项关键技术——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标志该院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哈市及周边地区,为百姓健康提供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