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生添“慧眼” 患者脑部手术创口“隐身”眉中
通过一条“隐身”于右侧眉毛内的几厘米切口,置入神经内镜,从检查到治疗“一手下”,最终成功为前颅底脑膜瘤患者周奶奶(化名)完成手术,术后第5天即出院回家。
从传统“血雨腥风”的手术场景、“长拉链”式的手术切口,到如今的更少出血、更隐蔽的小切口,全内镜技术体现的不仅是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多的是技术背后“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正因如此,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谢正兴博士组织申报的“全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获镇江市“1+12”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项目。这一技术立项以来,谢正兴团队已独立开展100余例此类手术,全面覆盖颅脑、颅底肿瘤、颅脑创伤、脑出血、动脉瘤及脊柱脊髓肿瘤和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普遍取得良好疗效。
70岁的周奶奶因突发头晕伴跌倒,在医院行磁共振检查示“左侧额叶占位性改变,考虑颅底脑膜瘤”,为求进一步治疗,老人家属将其送至江大附院神经外科救治。如果按照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需通过常规开颅手术为老人“摘瘤”,刀口长度在20厘米左右,而且由于肿瘤在颅底,需要牵拉脑组织才能到达肿瘤部位,不仅影响外貌,更重要的是,年龄大、既往有多种疾病的周奶奶,难以耐受如此大的手术创伤。
考虑到这些问题,周奶奶的家人提出,是否有其他更微创的术式可以帮助她度过这次危险。
作为镇江市神经内镜诊疗领域的专家,谢正兴了解到周奶奶的病情及治疗需求后,认为可以用全内镜经眉弓锁孔微创手术为她解决“大麻烦”。
神经内镜手术是当前神经外科领域先进的微创技术之一,为操作医生增添了直视病灶的“慧眼”,不仅让医生能够看得更清楚,而且视野范围更广,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神经内镜可以让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更小的切口,沿着天然腔隙进行更微创、更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谢正兴介绍,全内镜技术又称内镜控制手术,手术全程在神经内镜的控制下,通过双手显微精细操作完成,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为兼顾患者家属治疗需求,在最大限度确保治疗安全和效果的前提下,谢正兴决定为周奶奶开展全内镜下经眉弓锁孔手术。术中,在老人右侧眉弓处切开一4.5厘米小口,通过颅骨上一个2.5厘米的“锁孔”,在不牵拉脑组织的状态下,置入内镜。随后,专家一眼看到了位于前颅底的肿瘤以及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精准分离肿瘤和这些结构后,在内镜下将肿瘤完全切除。紧接着,将颅骨进行复位。历经两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仅50毫升左右。术后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前颅底脑膜瘤)。经过5日后续治疗和护理,周奶奶出院回家,外部未留明显手术伤疤。
“神经外科的发展已经历了裸眼神经外科、以显微镜为代表的显微神经外科阶段,其发展的趋势总是在最小的创伤与最大的获益间不断取得新的平衡。而近年来,神经内镜的出现无疑为这一平衡注入了全新的动力。”谢正兴说,神经内镜广视角、超清晰及抵近观察的优势,使其在狭窄空间、深部操作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两年前,江大附院引进主攻神经内镜技术的谢正兴博士,经过不断发展,该科已经全面迈入“微创时代”。
“如今,神经外科全内镜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所有神经外科手术,使得神经外科手术更加微创。神经内镜也不再是最初的辅助工具,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理论体系和独特操作技巧的微创科学。”谢正兴表示,自全内镜技术在江大附院神经外科应用以来,科室手术治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不仅切口更加“迷你”,疗效更好,而且病种覆盖更加全面,科室在以颅底肿瘤为代表的神经肿瘤手术,以动脉瘤为代表的脑血管病手术,以微血管减压为代表的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以脑挫裂伤,视神经损伤为代表的颅脑损伤手术以及脊柱脊髓手术等领域,已全面采用全内镜技术,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不仅如此,神经外科还与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UPMC等国内外各大神经内镜中心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人才团队支撑。
“神经内镜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认同,但由于该技术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差异较大,且内镜下解剖与传统解剖有着极大差别,多项核心技术学习曲线较陡,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近10年来国内外绝大多数神经外科中心尚处于将内镜作为辅助观察工具的阶段,而无法将其作为独立的系统化技术体系应用于手术全过程,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全内镜技术的开展在国内尚均处于起步初期。”谢正兴表示,为了能通过这项技术,帮助更多患者以最小的创口解决神经外科疾病“大问题”,他将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全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要点,开展全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推动全内镜技术在经鼻颅底手术、经颅神经肿瘤手术、经脑室手术、脑血管病手术、颅脑创伤手术,以及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此外,通过开展培训班、继续教育项目、会诊手术等方式,向全市推广,以促进镇江市神经外科整体水平提升,为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