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成功实施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手术
近日,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纵膈肿瘤患者实施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手术。
63岁的患者吴先生,半年前体检时发现纵膈有肿物,当时并没在意,近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住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在复查双肺CT时发现纵膈肿物较半年前增大,这让吴先生不免担心起来,经过会诊后转入胸外科治疗。
接诊吴先生后,姜威副主任组织全科医生术前讨论,决定实施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物切除术,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预案。
6月6日,手术正式开始,在科室返聘专家周志明教授及科室副主任姜威教授的支持与指导下,在麻醉科邢宏昶主任医师、巡回护士张巍丽及器械护士谭雪的帮助下,手术在胸外科张敏副主任医师及助手崔桂鹏主治医生的配合下顺利完成,纵膈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切口长仅4cm。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第4天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第7天患者顺利出院。
前纵隔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或者是低度恶性肿瘤。在所有纵隔肿瘤中,前纵隔肿瘤的发病率最高,其中最常见的有胸腺瘤、畸胎瘤、囊肿等。该类患者发病初期常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易被患者和临床医生忽略。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逐渐增大,可以压迫周围脏器而影响心肺功能。另外,前纵隔肿瘤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因此,一旦发现前纵隔肿物且直径超过2cm,都主张尽早手术干预治疗。
以往纵膈肿瘤需经侧胸壁“大开胸”手术切除或正中劈胸骨开胸手术,手术创口长达20-30cm,创伤不言而喻。自胸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以来,纵隔肿瘤亦成为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胸腔镜下经肋间入路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达到微创治疗的同时,其治疗效果不亚于传统开放手术,但该手术入路实际上仍未能完全消除手术引起的疼痛。手术过程中肋间神经的损伤及术后留置引流管造成的肋间神经的挤压造成的术后疼痛仍然比较明显。经剑突下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在2002年首次报道。国内学者亦有采用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进行纵隔肿瘤切除,但大多数应用三孔法。剑突下单一切口,胸腔镜的镜头和各种操作器械均从剑突下进入胸骨后间隙,整个操作空间狭小,手术器械之间极易相互干扰,对手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对扶镜手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沈阳仅少数医院开展此类技术。
医院胸外科作为沈阳市胸部创伤中心、中国胸壁外科联盟东北地区主席单位,胸部创伤诊治能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科室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更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专家介绍
周志明胸外科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市胸部创伤中心主任,中国胸壁外科联盟副主席,东北地区胸壁外科联盟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胸部创伤学组委员,中国胸壁创伤临床研究专家组成员CCIRS,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胸外科分会委员,辽宁省生物细胞学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抗癌协会食管癌及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姜威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胸外科分会委员,纵膈疾病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沈阳市医学会肺癌分会委员,沈阳市抗癌协会理事等。
张敏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任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沈阳医学院青年科技基金一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多篇,专利2项。擅长:重症胸外伤的手术治疗,肺部及纵膈疾病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等。
来源: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