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院士团队成功完成首例应用 Apple Vision Pro 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5月13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李运主任和周足力教授的指导下,高健医生完成了首次应用AppleVisionPro辅助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这是该技术在胸腔镜手术领域首次应用。
在这次的胸外科胸腔镜手术中,先进的显示技术可发挥其辅助手术医生的重要作用。数字内容无缝融入真实世界,为医生提供了高清晰度、无延迟的手术场景,使医生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全过程。
更重要的是,因为肺部血管解剖变异普遍存在,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可以使胸腔内详细的解剖结构清晰展示出来,病灶部位与周围脏器、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能够得到精准识别和测量,实现精准手术风险评估。
显示技术和眼睛、手与语音的多重交互方式,在不需要其他人辅助的情况下,术者可以在无菌的手术台上自行非接触式调取阅读患者信息及影像资料,并能自行调整血管三维重建的视角,对肺内三维解剖、组织、血管、气管、病灶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详细观察,术中再次辅助对变异血管解剖的识别,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
此外,实现手术过程术者第一视野的全程记录,有助于术后回顾和远程教学,便于关键信息的存储、查找与分享。即使术中遇到复杂情况需要外部意见时,术者也能通过远程连线专家,获取实时建议,由此提高医疗安全性,帮助年轻医生提升技术水平。
技术革新为手术流程带来进一步的变革可能。此前,只能在显示器上展示的手术视角或者相关数据,如今都能通过头显清晰呈现。比如手术医生需要术中再次查看CT扫描结果,或者麻醉医生需要方便灵活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讯息会随医务人员便利自由放置在空间的任何位置有助于保持专注,避免频繁转头查看不同显示屏或空间受限等缺点对整个手术过程造成的干扰。
技术的升级还可提供实时导航功能,指引手术医生准确找到手术部位,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需要精确定位的手术,如神经外科手术或眼科手术,可以帮助医生实现精细的手术操作。而手术护士或手术助理可利用其进行手术准备、跟踪以及手术器材的选择,减少和术者磨合时间,增加手术过程安全性。
王俊院士团队在中国最早成功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探索出绝大多数胸腔镜手术的中国术式,并一直在手术例数和难度上居领先地位。
连续25年举办全国胸腔镜手术学习班,培训了我国早期80%以上的胸腔镜医师,主持制订了胸腔镜手术国家规范,引领中国胸外科完成了从传统开胸到现代微创的转型升级。创建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技术体系,研创出被《柳叶刀肿瘤》杂志封面文章命名的“王氏技术”,解决了中国肺癌手术的独特难题,推动了我国肺癌微创手术的普及。针对早期肺癌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写入多项国际指南,使我国肺癌的早诊早治水平位居国际前列。如今胸腔镜手术已成为胸外科手术的常规方式。
在王俊院士领导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成为以胸腔镜微创手术及肺癌微创综合外科治疗为主要特色,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协同发展的全国知名学科,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胸腔镜胸部微创手术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排头兵”单位。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临床学科中的应用正逐步推动着医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促进着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迭代更新。王俊院士团队通过医学影像与手术视频两大数据来源,进行了手术规划与引导、监督与预警的智能化初步探索,可有效降低年轻医生进行胸腔镜手术时的技术难度,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未来,通过AI对手术全程图像记录的数据训练以及手术智能模块的成熟,AI可实时计算引导优化手术步骤,提供危险区域预警,预测医生需求,提前提示需准备的工具和信息,从而极大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为医生提供更强大的辅助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谈论变革医疗行业还为时过早,但空间计算等科技融入到临床诊疗中的脚步在逐步加快。
“尽管技术的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但医生更要关注技术的可普及性,在精细入微的同时,做到以简驭繁,才能够真正解决医学面临的时代挑战,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
在2024年4月的中关村论坛“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王俊院士强调。
(供稿:胸外科高健责编:汪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