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疝·肠瘘外科为古稀老人“轻松除疝”
近日,一位大爷慌慌张张地跑到胃肠·疝·肠瘘外科门诊,“徐主任,你看看我的肚子,怎么越来越大了?”
据悉,这位71岁的梁大爷(化名)2016年曾在外院做过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1年,发现手术切口处突出一个小包块,不疼不痒,平卧后就平复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包块越来越大,梁大爷这下开始慌了,赶忙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找到胃肠·疝·肠瘘外科的徐胜主任医生寻求帮助。
徐胜给梁大爷仔细检查后,发现这不是常见的腹壁疝。“腹壁切口疝直径很大,位置低,缺损周围紧邻耻骨、髂外血管、膀胱等,术中容易造成损伤,手术难度高”。经过徐胜团队反复研究推敲,最终决定为梁大爷实行腹腔镜经腹部分腹膜外修补术(TAPE),这是目前较合理、较先进的手术方式,可以直观的看到切口疝肌层的缺损,通过TAPE可以进行有效可靠的修补。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徐胜主刀,黄精乐主治医生担任助手,为梁大爷在全麻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切口疝缺损范围大,达10*15cm。经过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手术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梁大爷就恢复了排气、排便,能正常饮食,并且可以下床活动,并于术后第3天恢复出院。
梁大爷和家人高兴地说:“手术这么顺利真是太好啦!没想到切口疝这么复杂,幸亏我们选择来了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疝·肠瘘外科,不然可就麻烦了。”
健康科普小课堂
1.什么是切口疝?
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指手术切口处发生的腹壁疝。它常见于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处表面的皮肤愈合了,但切口部位的肌肉或筋膜未愈合或未完全愈合,形成了腹壁的薄弱处。各种引起腹部压力增加的因素会导致腹腔内脏器经薄弱处膨出,患者会出现切口处凸出的肿块,平卧时肿块可消失。腹壁切口疝通常无法自愈,且由于腹腔内压力的存在,切口疝会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大,形成巨大切口疝。腹壁切口疝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不适,严重者会丧失部分自理能力。
2.如何治疗腹壁切口疝?
(1)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的患者,可以通过穿戴腹带、加强腹肌锻炼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但单纯的保守治疗可能有腹腔脏器的嵌顿乃至绞窄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腹壁切口疝唯一有效的方式,手术将膨出的脏器放回腹腔并加固腹壁缺陷,以修复腹壁结构,防止再次膨出。手术分为开放式修补术和腹腔镜下修补术。开放手术虽然应用时间较早,但其对机体正常组织损伤较大,且补片放置颇为困难,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长。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相对较小,对血管和皮肤、肌肉的损伤也较小,相比于开腹术式,减少了对腹壁的二次损伤,和对肠管的刺激轻,患者疼痛感减轻,下地活动时间提前,促进胃肠蠕动、胃肠功能恢复,大大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方式。
(胃肠·疝·肠瘘外科黄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