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肝”来 新年“新”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天内完成两例肝移植手术
春节是阖家团圆、温情满满的幸福时刻。大年二十九,年味正浓,医务人员们放弃团聚,争分夺秒奋战在工作岗位上。7小时后,两台肝移植手术同时顺利完成,为两个家庭送上“生命的礼物”,在新的一年重获“新”生。
同“肝”共苦,携手相伴
李女士(化名)是一名油漆工,两个月前全身和眼睛突然黄得厉害,满肚子腹水,多器官衰竭。在徐州经内科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慕名前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及移植外科就诊,并被确诊为暴发性肝衰竭,生命垂危,肝移植是唯一能拯救李女士的办法。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减少等待肝源的时间,李女士的爱人决定为妻子捐献肝脏。
经过详细缜密的术前评估,夫妻俩符合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条件。大年二十九的上午10:30,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手术室里,在肝胆外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这场生命的接力赛正式打响了“发令枪”。
手术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肝胆外科专家孙倍成教授亲自主刀,活体劈出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并进行高难度血管重建再造供肝血管后,行肝移植手术。这种技术难度巨大,可有效防止许多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也更加迅速。
供肝分离、病肝切除、供肝修整、新肝植入、血管吻合……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血流通畅!经过近7个小时的努力,李女士的病肝被成功切除,丈夫的部分肝脏也已经在她的身体里顺利“安家”。
苦尽“肝”来,重获新生
家住合肥的杨女士(化名)肝硬化五年多了,最近又确诊为肝右叶小肝癌,情况急转直下,肝移植是唯一的希望。焦急地等待中,杨女士获得了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OPO团队的好消息:有一位捐献者和她配型成功!
同样是在大年二十九这天上午,由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赵红川教授主刀,在多学科密切配合下,杨女士的病肝被顺利切除,供肝与受体的静脉、动脉和胆管一一吻合,新的肝脏在杨女士体内开始了工作。
术后,杨女士回到ICU接受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目前恢复良好。
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负责人朱乃庚介绍: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潜在捐献者是否符合捐献条件,医学标准评估潜在捐献器官是否适合进行器官移植;直系家属依法自愿签署器官捐献各项文件,并由有资质的器官获取组织获取器官,捐献器官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给最需要的待移植病人。
“移”路向前,“生”生不息
活体肝移植手术难度极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移植中心能够开展。器官移植手术被称为“外科手术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不仅需要移植技术过硬,还需要多个团队的密切配合,彰显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学科底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拥有全部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20家医院之一,1998年便完成了安徽省首例自主肝移植手术,同时也是安徽省内完成肝移植例数最多、率先独立成功开展亲属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医院。
目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团队在孙倍成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开展了给两个成人受体的劈离式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多次肝移植等多项高难度手术,未来也将继续开展多项创新性手术,为更多家庭延续生命的希望,让爱和温暖在人世间延续。
供稿/编辑党委宣传部赵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