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世界血栓日”专题活动
血栓像“暗箭”一样存在于我们身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生命。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与心肌梗死、脑卒中并列的全球“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之一,具有发病隐匿,危害大,易漏诊、误诊等特点,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已连续三年被列为“国家十大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2023年10月13日是第十个“世界血栓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提高医务人员VTE防治及急救能力,增强公众对VTE关注和重视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
组织VTE防治专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防治意识
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及时准确诊断和规范化的治疗是VTE防治的关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邀请心内科许俊堂教授和血管外科张韬教授,分别从内科和外科角度为院内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许俊堂教授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防治》为主题,从VTE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基于危险分层的预防策略、抗凝治疗原则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张韬教授围绕《医院院内新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和治疗策略》主题,通过回顾性分析医院历年来各临床科室VTE的发病情况、发病特点,指出院内VTE防治形势严峻,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对新发VTE的内外科治疗策略、各种外科方法的适应症、手术时机的选择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效强化了医护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和诊治能力。
组织围术期急性肺栓塞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
急性肺栓塞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更是评价手术质量控制及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10月11日下午,医务处在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及通州院区分别进行模拟演练,着重检验医护人员对突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抢救能力。妇科、胃肠外科、骨关节科、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通州外科监护、放射科、检验科、麻醉科、手术室等VTE相关科室及部分行政处室均与参与演练。现场模拟了对术后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检验检查、多科室会诊等全部流程。整个演练流程通畅、紧张有序、操作规范、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各会诊科室到达及时,会诊意见专业,医疗安全得以保障。通过演练,筑牢了医护人员对于VTE的安全防范意识,锻炼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积累了临床实战经验。
组织专题知识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血栓如何形成、临床有哪些表现、如何进行预防……”,针对百姓们最为困惑和关注的这些问题,医务处和宣传中心邀请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血管外科、骨科专家录制科普讲解视频,投放到门诊候诊区屏幕,公众扫码即可观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人认识血栓性疾病,有效的防治血栓。
保证医疗安全是医务管理的核心使命之一,做好医疗质量监控,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自2017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致力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在医疗副院长领导下,由医务处牵头,护理部等行政部门参与,统筹建立了涵盖内科、外科、骨科、急诊、医技、护理领域的临床防治专家小组。组织重点科室专家编制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手册》,并将VTE评估表纳入电子病历系统,从高危科室入院患者逐步扩展至每位入院患者均需完成评估。每年邀请各专业的专家为大家进行院级培训;针对围术期肺栓塞的重点病历,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督促肺栓塞高发的科室进行内部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进行整改。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初步形成了医院的VTE防治体系。在医院各项工作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医疗安全,让人民满意。
(供稿:医务处责编: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