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完成高难度食管入口-胃底处肿物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团队在主任刘德良教授带领下,成功为既往有胃毕II式手术史的高龄患者实施高难度食管入口-胃底处肿物的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患者张先生,71岁,因食欲减退2月余,发现食管入口-胃底肿物于8月22日收住湘雅二医院消化微创病房。该患者肿瘤病变体积巨大,黏膜下肿物位于食管入口处,长蒂,前端位于胃底,病变范围累及粘膜下层,犹如蜷缩涌动的长蛇。消化内科内镜团队反复评估其病情,斟酌获益风险比,结合患者意愿,最终采用ESD治疗方案。
术中见该病变基底部靠近食管入口,受食管上段收缩环影响,手术空间小,视野欠佳,增加了基底部完整切除的难度,刘德良教授经充分黏膜下注射抬起后,逐层分离基底黏膜,可见多条粗大滋养血管,刘德良教授逐一行电凝预止血,以达到无血ESD及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顺利剥离病变基底部,但因病变头部直径达到5cm,坎墩于贲门口,故无法自口腔顺利取出病变,立即联系胃肠外科刘奎杰副主任于手术台上会诊,考虑到患者残余胃腔小,开腹取出病变手术损伤及风险大,建议先尝试内镜下取出病变,并充分与其家属谈话,取得家属充分理解及同意后,刘德良教授果断采取内镜下头端切开,分次取出病变,以便顺利自胃镜下取出病变且不伤及贲门口、食管入口等狭窄处,手术医生、护士及麻醉医生共同协作及努力,终于顺利取出病变,经术后测量,病变长度约25cm,头端最大直径5.5cm,重量约300g,是国际上目前报道的体积最大的食管入口-胃底肿物病例。其既避免了外科手术创伤,又完整切除了肿瘤,同时保持了消化道的完整性,降低了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及治疗费用,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术后,梁成柏医师及医护团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经抗炎、补液、营养支持及精细化护理等,患者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三天,患者即在医护指导下开始逐渐进食少量的温凉流质食物。患者对刘德良主任及消化内科一病区全体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消化内科内镜团队帮助他成功闯过生命险关。
据悉,以国之名医刘德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镜团队致力于全面开展全球消化内镜领域最为尖端的4E技术(EVS、ESD、EUS、ERCP),消化内镜诊治技术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是最早在国内开设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病房的单位之一,其集术前等待、内镜手术、术后康复于一体。一站式消化微创病房管理模式优化了住院诊疗流程,全程医护无缝衔接,既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又切实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就医体验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事业谋福祉。
来源: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