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顺德好人”名单公布!顺德区妇幼保健院2人上榜
为更好地宣传推广道德模范优秀典型事迹,传播正能量和弘扬文明风尚,2月28日上午,顺德区开展2022年下半年顺德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为2名顺德区道德模范、45名顺德好人、4名顺德新乡贤、12家顺德传播正能量致敬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其中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内科ICU、成人急诊主任肖大为、院感科干事陈颖被评为“顺德好人(敬业奉献)”。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
肖大为(左四)上台领奖。
陈颖(左一)上台领奖。
陈颖(左)与肖大为(右)合影。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内科ICU、成人急诊主任肖大为始终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始终把让患者满意作为自己在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在服务水平上不断提高的精神动力。
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的“定心丸”
自2018年10月调入顺德妇幼保健院后,肖大为没有节假日、没有周六日,每天七点就到科室查看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检查医生的病程记录。
只要有危重症患者或疑难杂症,肖大为就直接在科室查文献资料,守在患者身边,力求给患者一个最适合的治疗。晚上也经常看到肖大为的身影,科室医生、护士只要一看到肖主任在,大家都信心满满:没有主任搞不定、没有主任不会的;有主任在,只管往前冲!
不仅科室医护人员被主任所折服,就连医院的产科、妇科、外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是对肖主任充满敬意:患者转到内科ICU,有肖主任在我们放心!
医院作为顺德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显得越来越重要。肖大为任职后,积极探索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勤学苦练,逐渐掌握了重科医学科的各项先进技术,抢救了大量的急危重症孕产妇。
2022年1月,由容奇医院转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患者重度血小板减少,肖大为在患者身边足足看护了7天7夜,将患者挽救过来;2022年2月底,在诊治过程中,肖大为发现患者存在主动脉夹层,于是立即将病人安全地转至了上级医院,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2022年5月,急诊收治了一名吞服敌草快中毒的孕妇,患者轻生,口腔及颜面损伤严重,肖大为每天仔细地给患者换药,经过CRRT等治疗,将患者成功治愈;2022年8月,一例发热后意识障碍的病人被送到科室,经过缜密的分析与推理,肖大为成功地诊断了一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人,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成功出院。
肖大为在为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
好医生的标准有两点,一是能够将病人的疾病治好,二是如果自己不能将病人治好,会将病人送到能治好的医生那里。
肖大为就是这样一个好医生,只要患者需要他,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的身边,给患者强而有力的支持,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是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定心丸”。
现在,医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危重孕产妇救治流程,最大限度地守护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疫情防控的“钢铁战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除夕,新冠肺炎的疫情突如其来,经历了2003年非典硝烟的肖大为用“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决心,第一个站出来请战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前线。这只是“钢铁战士”一方面的写照。
2020年的春节,家人从东北老家千里迢迢南下顺德,但他考虑到疫情,考虑到患者和科室更需要他,便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与科室人员一起守护患者。没有什么豪情壮语,有的是雷厉风行的干劲,凝聚科室医护人员所向披靡的无穷力量,一起写下科室的“请战书”。
2022年12月初,随着疫情的全面放开,作为顺德中心城区唯一一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成人发热门诊很快迎来了就诊高峰。在12月12日至25日这两周时间内,门急诊迎来一个“最难时刻”——发热门诊和急诊量“双激增”,成人发热门诊就诊量日均达到450~600人次,而且就诊群体大部分是孕产妇。
“母婴安全无小事,孕产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疫情新形势下,新生命尤其要注意加强防护。”作为顺德区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更不能停。
为全力保障孕产妇就医需求,肖大为坚决执行上级的工作安排,及时调整产科疫情新形势防控工作方案,优化门急诊就诊流程,紧锣密鼓带领成人门诊护士姐妹们扩充成人(孕产妇)发热门诊,增设诊室,协调各科室医务人员支援,保证发热门诊24小时不间断接诊,畅通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面对就诊高峰,产科住院病区床位不足问题也很快显露。患者每天爆满,不仅有很多孕妇主动前来就诊等待住院,还有很多从基层转上来的病人。
肖大为又马不停蹄带领全科医护在内科建立起阳性孕产妇收治病区,减少不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风险,畅通危重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发挥多学科诊疗作用,制定诊疗方案,简化就诊流程,让危重孕产妇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有效救治。
肖大为(中)在救治危重病人。
阳性病区的建设意味着人手也要快速补充。但是由于原本的病房还是要运转,加上医护人员陆续密集感染,内科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已经到了轮转不开、排不出班的程度。
这是,肖大为再一次站了出来。他主动连续二十余天留守病房,每天基本只睡3—4小时,即使是后来发热到39度多,也依然每天坚守在患者身边观察病情,为孕产妇守好疫情防线,其间没有发生一例危重孕产妇死亡,取得抗疫的重大成绩。
肖大为常说,要建立一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重症医学团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再苦再累他也不后悔。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美好的医疗卫生事业,他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
作为在院感科工作了5年的感控人,陈颖肩上永远扛着一道防火墙的使命,一刻不能松懈。她始终秉承着“院感无小事”的宗旨去对待院内每一项感染管理工作。
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繁忙、加班是院感科的工作常态。陈颖每天深入各临床科室、病区、发热门诊、医废暂存间、核酸采样点等重点区域督导,落实预检分诊“四查一询问”及陪护人员规范管理等工作,压实医院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落实院内人员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手卫生、环境物表规范清洁消毒,重点对高频接触部位加大频次严格消毒等。
一件件细小的工作,织密织牢了医院院感防控的大网,最大限度降低院感防控风险,确保院感事件零发生、医务人员零感染等。
2022年11月19日傍晚,在接到支援潭州方舱医院的通知后,陈颖的内心充满激动和矛盾。激动是因为虽然已抗击疫情三年之久,对院内疫情防控也了如指掌,矛盾的是家里有一个6岁大的女儿需要照顾。
但作为一名专职感控员,工作使命就是要在关键时刻保护好一线的“战友”们。在得到丈夫的支持后,陈颖立即收拾行李出发奔赴“战场”。
感控是阻止病毒感染坚强的后盾,每一项工作都渗透在抗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大到布局改造、制度流程的完善,小到穿脱的每个细节,陈颖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无穷的创新力发现并解决问题,时刻践行方舱医院“守护神”的职责。
到达潭州方舱医院的首个任务就是巡查基建,以确保改建后的方舱医院符合“三区两通道”的基本要求,且能做到“滴水不漏”。
11月20日至11月24日,陈颖每日实地现场巡查四舱的“三区两通道”、布局流程等。虽然硬件改建上前期已整体参照院感要求,但在巡查中仍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多个通道门无法关闭,区域门密封不到位,导致两区空气流通无法形成闭环;一脱间负压装备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都将为医务人员带来感染的风险。队员们像升级打怪一样,寻找、克服、解决一个又一个头疼的问题,逐步地开辟荒地,打扫战场,梳理工作,总结经验,理顺流程。
另一个考验就是穿脱防护服,因为舱内都是阳性病人,气溶胶高度密集,医护防护尤为重要,防护用品的脱卸操作更要鸡蛋里挑骨头,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进驻方舱前,顺德舱127名队员全部完成岗前培训及考核项目。
陈颖在给方舱内医护人员考核。
“穿、脱防护服的时候,一定要慢不要着急,同事之间相互检查提醒。”“在污染区工作时,千万不要用手触摸自己的面部皮肤,更不可以揉眼睛。”这样“唠唠叨叨”的话,陈颖已经反复说了无数遍。
为了减少暴露感染,作为顺德舱的院感组长,陈颖带领另外两名督导员利用业余时间,一遍又一遍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培训,指导他们一次次反复练习,高标准、严要求对待每一个细节,直到他们熟记于心,形成习惯。她像戴着放大镜一样去“挑剔”医护人员的诊疗操作,对每一个环节严查细究,不能有一丝侥幸心理。
开舱前一天,陈颖为队员讲解现场分区动线布局。
本着强烈的责任心,每天入舱前,陈颖会站在通往4舱的最后一道门前等待检查战友们防护用品穿戴情况,出舱时又通过监控屏幕一帧一帧观看队员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脱卸防护服,发现问题后实时通过语音给予提醒和指引,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记录形成台账。
此外,陈颖利用夜晚时间,组织本舱感控专、兼职成员召开会议,及时通传上级政策精神,明确职业暴露处置预案与呕吐物处理流程,修订本舱督导内容和防控重点,起到同质化的督导效果。在陈颖的带领和努力下,支援期间顺德舱未发生一例医务人员感染。
舍小家为大家
面对突发的疫情,让陈颖措手不及。因为她的丈夫作为医务人员同样每天也需要到一线工作,家中的老人亲戚也不在身边,去支援她义不容辞,可年仅6岁的女儿,谁来照顾?
在得知陈颖的忧虑后,丈夫第一时间安慰她:“你放心到一线,我们的情况医院领导也了解,女儿可以跟着我上班。”
更让陈颖感动的是,她的朋友和女儿的同学家属得知情况后,纷纷主动提出让孩子住到她们家。丈夫和朋友的支持让陈颖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毅然奔赴一线。
就这样,在陈颖支援的20几天时间里,白天时间女儿就在她的朋友和同学家轮流“轮转”,晚上就回家打开电话与她视频,“刚开始的时候,每天视频她都会流泪,说‘妈妈我好想你’,看着她红肿的眼睛,我也受不了,觉得很对不起她。”说起女儿,陈颖满满的愧疚,但身为医务工作者,陈颖明白,非常时期,虽不能一家团聚,但医护工作者多出一份力,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就快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