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专栏| 广西中医壮瑶医特色技法:壮医佩药疗法
壮医佩药疗法,源于古代壮族“卉服”,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或岛居之人用蕉树、葛藤、竹子等植物纤维做面料,自织而成的衣服。壮族服饰尤喜以蓝靛做染料,久而久之,他们从穿衣防病的效果中得到启发,每到春夏瘴病流行之际,边采集菖蒲、佩兰、青蒿等药物挂于房中和门外,或做成药包挂在身上,以辟邪驱瘴。这便是壮医佩药疗法的雏形。
随着壮医理论的发展,壮医佩药疗法的概念也越来越清晰——壮医佩药疗法是在壮医理论的指导下,选用馥郁透串性药,以丝线串系或制作成药包,佩挂于人体一定部位,利用药物的特殊气味,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壮医外治方法。
香囊、药枕、眼罩、手锤等佩药疗法是壮民族流传至今的防治疫病的主要方法。其中,以香囊佩药疗法最为常见,该疗法选用壮药加工成药粉,置于香囊内佩挂,利用药物中挥发的有效成分调节龙路、火路,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法根据壮医基础理论及壮医治未病思想,采用道地药材,结合传统工艺技术,研发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壮药香囊,包括三道两路香囊、壮药防疫香囊、壮药驱蚊香囊等。三道两路香囊中,气道香囊辛香解表,祛湿开窍,避秽除瘴;谷道香囊芳香除湿,健脾化浊,提神醒脑;水道香囊行气化湿,利水通淋;龙路香囊通调龙路,行气活血;火路香囊调通火路,镇静安神,除瘴避秽。壮医防疫香囊中药粉由石菖蒲、艾叶、大叶桉、肉桂等壮药材组成,具有抗菌消炎、镇静安神、化湿开胃等功效,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预防、轻症治疗及预后。此款香囊多次随出征队员,赴北海、武汉、上海、柬埔寨等区内、国内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支援,为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线贡献出民族医药力量。
除防病治病功能外,香囊佩药疗法的传承创新,更是壮民族、壮医药在新时代发展形成的文化烙印。2020年,广西出品了系列文创版芳香化湿香囊,其中五彩壮锦系列荣获广西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金奖。随着壮医药理论的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壮医药的文化符号将会越来越丰富,文化烙印也将越来越深刻。
来源:自治区中医药局、广西国际壮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