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肛和保命”是否可以二者兼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恶性肿瘤死因第二位。在我国,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其中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约占60%以上,并且青年直肠癌患者比例较高。另外,部分患者对早期出现的症状重视度不高,导致延误治疗,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
便
血:
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常被认为是痔疮出血而误诊。
肠癌便血多呈暗红色,为与粪便混杂的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有时伴有血块、坏死组织。
大便习惯改变:
肿物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产生里急后重感、便意频繁等症状。
肠道狭窄及梗阻:
肿物环肠腔浸润,使肠腔狭窄,极易引起梗阻,从而产生大便细条、排便困难、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
浸润肛管部引起局部疼痛,累及括约肌引起肛门失禁。
其他症状:
晚期累及其他脏器及组织引起相应症状,比如肝转移可出现肝肿大、黄疸、腹水等。
患者确诊直肠癌后,大多会问:能不能保肛?
保肛其实是
“保命、保功能”原则下的
一个综合决策,也就是在肿瘤完全切除、保证肿瘤不会复发以及不损害肛门功能的情况下才能考虑保肛。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需通过CT,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来了解肿瘤的大小,侵犯深度、有无转移外侵等,即明确肿瘤本身的临床分期;
2
、需要对肿瘤的生物学特点进行评估;
3
、术前外括约肌异常、大便失禁、盆底肌功能差、年龄过大或体质过弱等自身情况不佳者不适合保肛。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下切缘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指南和主刀医生个人的手术经验。
从理论上讲下切缘保留2cm可以在保证肛门功能的情况下也保证肿瘤不会复发转移,是较为合理的,也是目前大部分术者所能接受的下切缘长度。
对于局部进展或分化差的低位直肠癌,应当保证远切缘2cm及以上,而对于早期、较小、分化好的肿瘤,远切缘可以为1cm,这就使得一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也可以获得保肛的机会。
保肛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篇幅所限,这里只提及两种。
保肛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篇幅所限,这里只提及两种。
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是目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根治效果和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最为满意的术式,是直肠癌保肛的首选术式,其适用于齿状线上5cm的直肠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成为近年来直肠癌微创保肛术式的新热点,本术式对下切缘的定位更精确,可以更高质量地全系膜切除标本,使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得到提高。
适型切除保肛手术(CSPO)是在直视下,根据肿瘤形状设计远切缘的切除线,从距肿瘤下缘1cm开始斜行向上,肿瘤侧方切缘同样也保留1cm。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将直肠的切除范围扩展至括约肌间隙,作为直肠壁延续部分的内括约肌被部分或完全切除,切除下界拓展至齿线下方1cm、近肛门口的肛白线(括约肌间沟),真正做到超低位极限保肛。
适型切除保肛手术(
)是在直视下,根据肿瘤形状设计远切缘的切除线,从距肿瘤下缘1cm开始斜行向上,肿瘤侧方切缘同样也保留1cm。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将直肠的切除范围扩展至括约肌间隙,作为直肠壁延续部分的内括约肌被部分或完全切除,切除下界拓展至齿线下方1cm、近肛门口的肛白线(括约肌间沟)
真正做到超低位极限保肛。
精准医学让“保肛与保命”不再是一道单选题。随着新药物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精准的基因分型,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就可能实现肿瘤的缩小甚至消失。当然,这些需要在专业的医学中心和医生精准的选择和评估下才能实现。
市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在李发辉主任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极限保肛领域,具备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供稿:岳坤
下一篇: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门诊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