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后易感外邪,养生勿忘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2月19日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我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指出,雨水时节养生要根据春季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疏泄肝气。同时也要注意肝木易克脾土,小心稍有不慎损害脾胃。
另外,雨水节气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而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浑身乏力、腹泻等症状,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脾胃的养护。
那么,具体该如何养生呢?
钟伟泉从以下4个方面
给大家提出了建议
▼
起居
晚睡早起勤锻炼
钟伟泉介绍,春季到来,日渐延长,夜渐缩短,阳气渐长,而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生长了,人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减少睡眠的时间并增加活动的时间,所以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
此外,雨水是早春节气,早晚依旧较为寒冷,雾气大,运动不宜过于激烈,避免因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
他建议,市民选择八段锦、散步、打太极拳等较为轻松的运动方式,让肝气慢慢地上升。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放松,以防止运动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肌肉和韧带损伤。
饮食
省酸增甘养“脾气”
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
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酸多甜,以养脾脏之气。市民们可选择进食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通常也会增多,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薏仁汤。
值得注意的是,雨水节气养生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
穿衣
适当“春捂”护“两头”
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若有不慎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钟伟泉提到,雨水季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
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因此,他提醒,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不要急于脱冬衣,最好适当“春捂”。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建议“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和足”,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此外,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所以,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图片由高雨婧绘制,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保健
节气艾灸疏肝健脾
据悉,我院针灸科每个节气都开展节气保健灸,包括直接灸、隔物灸、督脉灸、温灸器灸以及天灸疗法。针对雨水节气的特点,钟伟泉给大家推荐隔盐灸神阙穴及督脉灸。
钟伟泉介绍,节气灸的特点是根据不同节气的“天时”所对应人体的穴位进行艾灸,最大程度地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温通气血、调整阴阳、根除宿疾和病根的功效。
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气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同时,雨水节气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因此,雨水节气艾灸可取章门、太冲等穴疏泄肝气,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等穴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
(点击文字链接即可挂号)
来源:针灸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