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科丨承载希望 健康起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厚德济世,医者仁心。
严谨术精,仁德俱全。
用爱拥抱每一天,
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承载希望健康起航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岁月如歌,流转经年。
1892年,成都四圣祠北街,一所“福音医院”诞生,它作为“西医入川”的原点闪耀在岁月长河中,“仁济百年”的历史画卷由此展开,成为今天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穿越三世纪,传承百余载。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立于1985年,科室秉承着“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的百年信念,为“健康中国,幸福蓉城”贡献更大的仁济力量。
时代在变仁济人救死扶伤的初心不变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院党委的切实领导下,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拼搏奋进。
科室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中心,将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肺栓塞、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病、呼吸重症等病种高度整合,
联合胸心外科、康复科、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介入科、血管外科,以及相关辅助科室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成立相关呼吸亚专业多学科协助组,建立起以疾病为诊疗体系的全流程、全周期照护。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室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特色专科的带动作用,以国内领先的“呼吸介入诊疗治疗”“心肺重症康复技术”“呼吸危重症康复技术”“VTE防治管理”“戒烟门诊综合管理”5项特色技术带动常规临床技术,进一步增强科室的综合实力。
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医疗设备、齐全的功能设施、一流的服务水准,是科室快速发展的坚实保障。目前,科室设有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睡眠监测中心。拥有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全胸振荡排痰仪、支气管镜超声探头、呼吸内镜电外科工作站、内科胸腔镜、一氧化氮检测分析仪、数字化六分钟步行实验系统、上下肢康复机、呼吸训练器、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电子支气管镜工作站。等先进设备,病区开放床位349张。科室全省排名从2019-2021年持续上升,至2022年4月排在全省第二位。
科室大力培养人才,为创新发展蓄势蓄能。目前,科室拥有博士3人、硕士51人,学科团队平均年龄37岁,研究生占比高达85%。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20人。现任或曾任本专科省级及以上主要学术组织常委或编委共有超过40项学术任职,其中国家级委员5项。
科室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行,临床医疗和科研教学相互促进,以仁济医学模拟中心为载体,全方位建设学习型科室。利用中心模拟支气管镜,EBUS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住培、专培),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培研并举结出累累硕果。目前科室已成为四川省乙级重点学科、国家级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呼吸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级哮喘专病门诊项目示范点、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并先后荣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成都市科技进步奖,成都市医学科技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已授权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主编、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6部,牵头制定指南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841,在全球呼吸领域及重症领域顶级期刊《CHEST》发表学术论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精诚敬业,创新图强
科室牵头组建区域专科联盟,联盟成员47家,并已建立完善的省内区域上下转诊机制,进一步扩大医疗辐射能力,近3年市外/省外就诊患者稳步提升,下级医院转入的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总和近3000人。
科室还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学习,参与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技术下沉帮扶基层医院,参与公益与义诊,并以自媒体、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未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将不断完善呼吸系统疾病学科群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专业服务能力,以昂扬进取的姿态,弘扬“百年仁济”的优良传统,为人民健康谋福祉,向着“国家呼吸重点专科及四川省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
排版
李劲松
图片来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