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急诊医学科:急诊量已回落,但重症患者量居高不下!
“熬过最难的阶段,现在急诊大厅看得到地面了。”1月10日上午9点,走进我院急诊医学科,预检分诊台前很有秩序,身着蓝色防护服的护士凌康清正在为患者量血压,兼负120出车任务的她,一大早已经接回了3位重症患者。
▲120出车护士凌康清一大早接回3位重症患者
“元旦至今,急诊日均接诊量为505人次,相比去年12月底的700人次,回落不少。”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苏耿指着急救峰值图的变化路径如是说道,“需要插管抢救的病人没有随之减少,1天接诊100多位重症患者。”
▲熬过最难阶段,急诊过道看得到地面了
从没有见过短时间医护人员集体相继病倒,从事护理工作31年的急危重症医学部护士长钟海英清楚地记得,去年12月16日,第一位医生病倒;1月4日,最后一位护士病倒,目前急诊医学科在岗的146位医护人员全部阳过返岗了,很多轻症职工压根没离开过!想到连日来超负荷工作的同事们,钟海英满是敬佩与心疼。
“我爸爸胸闷心慌,怎么办?”10点15分,正在引导患者家属使用自助机缴费的导诊吴莹莹听到一位中年女士的求助,她急切地说,“快去抢救室。”
▲畅通救命通道,与死神竞速
与预检分诊台仅一墙之隔的抢救室是急诊患者入门后的首个就诊功能区,这里是与死神竞速的地方。何女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父亲来到抢救室,值班医生黄莉冰立即为他安排心电图检查,5分钟后,她在临床信息系统查看了报告,老人心率属于典型的窦性心律,“没什么大问题。”一句话让何女士松了口气。
这是黄莉冰医生当天早上接到的第4位急救患者。从早晨8点交班,她一直忙着处置病人、看报告、调配床位、分流病人。相比去年12月25日,值守夜班的她一个晚上抢救了25位重症患者,10位还进行了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天的黄莉冰显得从容不迫。
“可以帮忙找张床吗?”市第二中医院转诊过来了一位85岁的重度肺炎患者,当时抢救室人挤人,床挨床,看着老人意识模糊,来不及过床,住培医生罗耀鸿先为他查体听诊;就在此时,坡头区官渡镇卫生院也上送来一位重症患者。一上午外院共送来了13位患者,来院病人病情明显偏重,医院承担了湛江区域重症患者救治的重任。
▲重症患者数量持续升高
“我们按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四级分诊。”急诊医学科主任陈粤明表示,“去年12月18日开始,重症患者数量持续升高,平时一级濒危和二级危重患者比例在2%,这波疫情高峰,至少占到了10%。”
从重到轻、从急到缓安排患者就诊顺序,畅通“救命通道”,一二级患者在抢救室急救,三四级患者在急诊门诊就诊。走出抢救室北门,穿过两侧摆满车床的过道,是急诊门诊区,已是下午5点28分,还有40多位患者或坐或站在诊室外,绝大部分是内科病人。
▲门诊病人以内科病人为主
内科医生彭广卿正为病人开药,他的工位旁有张小凳子,上面摆放了台扇,即便现在是冬天,风力开到最大,隔离面罩下彭广卿医生的脸还是热的通红。患者陈女士说:“我是下午2点多过来的,没见他出过诊室门。”从中午12点接班,他已为86位患者看病,连上厕所的间隙都没有……
患者病情变化不断,三级急症病人会突发病情加重升级为二级危重病人。急诊医学科护士当班期间,也加强了巡视强度。门诊诊室区右侧是输液区,护士全美娟就发现李奶奶输液时,人突然感觉心慌,半身无力,她赶紧用轮椅推李奶奶去了抢救室。
急诊入院患者没收入专科病房前,会在留观病房住院。因患者激增,我院临时腾空泌尿外一科病区,急诊留观病房从5号住院楼2楼调整到4号住院楼3楼,床位量增至54床,但病人也住满了。“心内一科现在有一张床”主管病房工作的副主任李志文看着临床信息系统的病程记录做出分诊安排,“7床患者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更严重,先转7床去心内一科。”
走出急诊留观区,向南穿过楼梯间过道,来到5号住院楼3楼,这里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集结了急诊医学科的精锐力量,24小时守护病人的都是高年资医生,平均工龄在10年以上。当天收治的11位重症患者,新冠合并各种基础疾病,病情复杂,为保障救治效果,我院加配了1台ECMO、1台GE移动超声机、10台心电监护仪、4台呼吸机,急诊医学科副主任王畅直言:“这批设备的及时到位,才顶住这波疫情压力。”
▲高年资医生24小时守护重症患者
“姐妹们,整理下用物,我们继续加油。”刚带领团队完成2场心肺复苏抢救的钟海英护士长对护士们说道。目前,急诊床位使用率已经超过200%,当下护理工作重点是加强巡诊,做好急诊大厅危重症患者的早发现。
▲住院病床一床难求
面对如今的重症高峰,急诊先锋们仍在坚守。从各科室调配过来支援的21名医护骨干已很好地融入了急救团队。“努力多一点,遗憾才能少一点”“不要怕,我们可以的”在科室微信工作群里,每天早上都会分享一句正能量的话,鼓舞着大家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手记:
在急诊医学科采访,被急诊人深深感动!他们把“人命关天”的朴素生命观端端放心上,用技术与生命对话,传递医学温度,展现了我院可信、可爱、可敬的抗疫形象。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抗疫形象,是一种责任!过去半个月,急诊量上涨,抢救量激增,救护车不间断的接二连三开进医院,超乎想象。党委书记杨志刚要求,全力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院成立新冠感染患者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全院新冠感染患者救治工作,调配全院医疗资源扩容重症监护病床;成立5个新冠感染者会诊专家组,分片区包干指导救治;各科室自去年12月22日起共同参与新冠感染者收治,均成立了救治工作小组,有效分流了急诊患者,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抗疫形象,是一种底气!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才能保障重症患者抢救,从急诊入院的重症患者走绿色通道,进入重症病房得到及时救治,这得益于医院去年11月前瞻性建成了“平疫结合”可转换传染病负压病房(北部湾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元旦当天,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完成转换,重症床位扩容,近200张床位满床运转,近300名医护人员火速支援,对重症患者实行流程化与精细化双循环救治管理,对老年重症患者开启快速气道监测及快速呼吸支持,连日来病情好转患者已陆续出院。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抗疫形象,是一种能力!在急诊大厅,连空气都是凝重的。医护人员忙碌辛劳可想而知,但他们临危不乱,过硬的专业能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不禁为之赞叹。不仅是急诊医学科,全院收治新冠感染患者,我院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用精湛的技艺,尽最大的努力,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赢得群众认可,“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医德高尚情暖人心”“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去疾”一面面写满真挚感谢话语的锦旗送来了病房,医患情暖一家亲。
对于医院,疫情仍然处于艰难时期,但正如急诊人所愿:“我们会守到大家都好起来!”是的,有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THEEND-
作者:袁欣
图片:郑帅、黄舒伟
编辑:郑帅
校对:周东
审核:陈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