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不能随便吃!老人连吃5包退烧药呕血便血……
近日
一位老人因为有些发热就自行吃了5包退烧药
不久出现呕血、便血被紧急送医。
这个新闻冲上了热搜
医生提醒
解热镇痛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出血
有胃病
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的
更是高危人群
今天我院脾胃病科专家和大家聊聊这个疾病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出血,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Treitz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常见:
✦吐血
上消化道出血时,常呕吐鲜红色或暗红色胃内容物。
当呕吐咖啡色或猪肝色胃内容物时,实际上也是上消化道出血,颜色变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胃腔停留后胃酸作用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所致。
✦黑便和便血
上消化道出血在肠腔内停留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中的铁经细菌分解转化成硫化铁后呈黑色,大便呈现柏油样乌黑发亮。
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为鲜血便或暗红色大便。
✦大便隐血
当出现腹部不适、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情况时,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尽管此时大便颜色正常,称为消化道隐性出血。
✦贫血
慢性消化道出血在常规体检中可发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出现身体症状
例如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口渴、皮肤湿冷、黑蒙或晕厥等。
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溃疡的位置比较重要,若在血管密集的地方是会导致大出血甚至休克的。因此,应该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注意避免容易引发消化道溃疡的因素。
消化道肿瘤
肿瘤细胞会侵蚀血管,使血管表面溃疡、糜烂,从而诱发消化道出血。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严重时就会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肛管疾病
当见到鲜血便时,需要与痔疮、肛裂等肛管疾病相鉴别,简单地做个肛门指检大都可以检查出。
药物
会引发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常用的有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有影响。
寒冷刺激
寒冷刺激会使内脏血管收缩,降低血液循环的通畅度,导致血管破裂,最终演变为消化道出血,尤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常见。
此外,食管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胃肠息肉等胃十二指肠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也会引发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怎么治?
建议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无内镜禁忌症的情况下,均需完善内镜检查,这对于明确诊断及行内镜下止血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通过禁食、休息以及PPI药物治疗达到修复的目的,当使用药物止血效果不好时,可在胃镜下用冰去甲肾上腺素喷洒、胃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钛夹止血、曲张血管套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及组织胶等方式止血。
当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需在合适时机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这样治疗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在中医属于“血证”的范畴。常见有以下几种证型:
胃热壅盛证
表现为脘腹胀闷,吐血,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选方用泻心汤和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
表现为吐血,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舌红绛,脉弦数。选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虚血溢证
表现为吐血或便血反复不止,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选方用归脾汤加减。
4.肠道湿热证
表现为便血,大便不畅或稀溏,腹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选方用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5.脾胃虚寒证
表现为便血,腹部隐痛,喜热饮,神疲懒言,舌淡,脉细。选方用黄土汤加减。
5点教你预防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主要与日常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平时要少吃油炸、辛辣、生冷等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而且要少吃难以消化的多渣食物,饮品则要避免饮用浓咖啡、浓茶以及白酒等。发生消化道出血后须禁饮食,有条件时给予静脉营养,在出血停止1-2天后给予温凉清淡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病情稳定后可进软食且少食多餐,预防消化道再次出血。
2.避免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可能会加重消化道出血病症,因此要谨遵医嘱用药。
3.保持心情愉悦
过度的紧张和忧虑也可能会诱发消化道出血,因此心情不能大起大落,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最好是尽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4.注意防寒保暖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在天气突变时,要及时添加衣物,防止腹部受凉受寒,否则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并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概率。
5.坚持定期体检
建议坚持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消化道出血倾向或年龄大于40岁,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要积极进行治疗。
相关科普直播预告
阳康季,如何恢复身体机能?
本周五位专家科普开讲
扫描二维码即可收看直播及相关回放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内四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由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消化内镜中心三部分组成。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同时拥有一支专科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设备先进,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染色内镜(NBI/染色剂)、放大内镜及C13、C14呼气试验检测系统。目前可开展常规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息肉切除、急诊内镜下止血和C13、C14呼气检测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等。
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胃肠镜检查及治疗,脾胃病专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开展。脾胃病科住院部设立床位20张,配备了先进的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器、微量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设备。针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开展了极具中西医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更优越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陈冠林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广东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留学澳大利亚Wollon.Uni获硕士学位,受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分会常委。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劳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骨痿、骨痹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点此可挂号
江家赞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点此可挂号
张义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肿瘤方向,从事内科专业10余年,2015年进修胃肠镜,可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肝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肠癌、肝癌等,致力于研究中医药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主持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总院:周五上午二楼内科3诊室
点此可挂号
孙德宣
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瑞芳教授,热衷中医药事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肝胆整合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学会中医脾胃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临床常见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胰腺炎等。可熟练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下午、周六上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点此可挂号
郭歆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结合)本硕连读专业,中医内科方向,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常见内科疾病,从调理脾胃论治内科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头痛、眩晕、失眠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五下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点此可挂号
晏显妮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师从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刘小斌教授、陈瑞芳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中管局课题1项,参与编写书籍2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肝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及亚健康疾病的膏方调理。熟练掌握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及内镜治疗。
出诊信息
总院:周一下午内科门诊3诊室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点此可挂号
张怡婧
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陈延教授,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消化科专著1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肝炎、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熟练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供稿:
张怡婧|初审:江家赞
|初审:江家赞
文字编辑:叶美琪|校对编辑:李龙浩
热门推荐
上一篇:收藏!新冠防护必知的40个知识点
下一篇:划重点!新冠康复期热点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