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成功实施北部湾地区首例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
近日,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成功实施了北部湾地区首例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了长期透析血管通路,标志着我院肾内科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领域取得技术上的新突破,填补了北部湾地区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的空白。
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有部分患者,前臂血管条件不佳,没有足够合适的自身血管条件建立自体内瘘,这时候可以考虑建立人工血管内瘘。
52岁的郑叔叔患有肾病10余年,合并脑出血遗留有左侧肢体偏瘫及萎缩,10余天出现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入院后予深静脉置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易出现反复感染、中心静脉狭窄或堵塞等并发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制定更合适的血管通路,科主任陈锦棠,主管医师潘子毅,用彩超机给郑叔叔充分评估右上肢血管,发现左双侧前臂血管条件不佳、右上臂头静脉血管不佳,不具备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条件,但肱动脉、贵要静脉符合建立人工血管内瘘术适应症,经患者同意,决定为患者建立肱动脉-贵要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
上月30日上午10时,在麻醉下行右上肢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成形术,在右肘关节上3cm处纵行切开皮肤约3cm,充分暴露贵要静脉,右肘关节下方约2cm处纵行切开皮肤约2cm,暴露耾动脉,在肘关节下方15cm纵行切开皮肤2cm,并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脂肪,用隧道器分别将人造血管的动静脉端放置在皮下,形成一个袢形走形平滑的人造血管通路,人工血管分别与肱动脉、贵要静脉吻合,松开血管夹,基本无渗血,扪及人工血管动静脉吻合处震颤明显,杂音清晰,缝合皮肤,术毕。术后无明显出血、渗液,恢复良好。
术后第三天无明显肿胀,震颤良好。
常规的人工血管内瘘建立在上肢,将人工血管的两端和上肢的动脉和静脉吻合在一起形成血液回路,血管成熟后即可用于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内瘘具有成熟周期短、患者生活质量高、易于穿刺等优点,逐渐被血管条件差的透析患者所接受,为自体血管条件差及血管资源耗竭的尿毒症患者搭建了新的生命线。
科室简介
肾内科由肾内科门诊、病房、血液净化治疗部一区、血液净化部二区组成。现有医务人员71人,专科医师21名,专科护士48人,专科技师2名。
肾内科常规开展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内瘘假性动脉瘤切除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在北部湾地区率先开展内瘘假性动脉瘤切除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
血液净化部常规开展普通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腹水回输。24小时为急需进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病人、中毒病人服务,每年血液净化治疗五万多例次,是我院急危重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