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医学论坛-核医学分论坛报道(第10期)
12月5日下午,第10期从城医学论坛-核医学分论坛在南医五院核医学科3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临床血液常规各指标的解读,骨转移瘤CT影像特征及全身骨显像的阅片要点等临床常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南医五院血液学专业硕士、黄立生医师解读了粒系、红系血小板指标的意义,以及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病理性变化与所对应的常见疾病,充分解释了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或降低的常见病及处理流程,急慢性失血后所致贫血的治疗方案及原发病的诊断。
医学影像科影像医学硕士、邓立维主治医师介绍了骨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着重讲解了骨转移瘤的CT表现,对难以确诊的骨骼病灶,需结合核医学骨显像,表现为高摄取的病灶,且CT值在885Hu以上者,建议穿刺活检,对应骨显像无高摄取病灶,可以定期复诊观察,并分享了典型的影像病例。
核医学科贾穷医师分享了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应用,指出骨转移瘤多核医学影像特点,并强调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血液常规为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看似简单,但各个指标对应的临床意义却有着广泛的解读。通过本次论坛,加深了大家对血常规各指标的了解,拓宽了对血液常规指标临床意义的认识。
骨转移瘤与骨骼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常见的难点,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CT诊断依靠病灶形态、密度,着重局部诊断;SPECT/CT依靠病灶骨盐代谢、局部断层,着重全身诊断和早期诊断。二者取长补短,需互相参考,充分发挥影像组学的功能,力求准确诊断。
供稿:核医学科杨雅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