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高危枕颈骨转移癌患者与死神抗争
一次偶然的检查,周叔(化名)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抗癌之后,周叔早已习以为常,坚定勇敢地面对生活。去年春节,周叔感觉颈部肿物变大了一些,半年后到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枕骨基底、寰枢椎及双侧附件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考虑肿瘤转移。周叔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即便最先进的治疗,恐怕机会也很渺茫。但家人不愿意放弃,几经辗转,将周叔送到我院接受治疗。
幸运的是,周叔在我院肿瘤科接收新的化疗方案后,颈部肿物未继续增大。但近期周叔突然出现了四肢无力的表现,只能坐轮椅,手臂举不起来,前胸以下也失去了部分知觉,生活失去了自理能力,最为凶险的是,出现了胸闷、喘不过气……周叔已无力支撑下去,深夜心电监护仪发出的滴滴声响,似乎是死神在发出召唤。病房门外,一家老小泣不成声,反复央求医生尽力救治。肿瘤科联系骨二科会诊后,以董群伟副院长、王健博士、洪曼杰教授、巫培康教授、黄旭胜医师为主的医疗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讨论,制定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术前X片提示枕颈交界区-C1、C2椎体肿瘤侵犯。
术前CT提示颈椎多发溶骨性破坏,C1最为明显。
术前MRI提示颈脊髓占位,伴软组织弥漫性浸润。
根据肿瘤转移灶的影像学特征,MDT多学科讨论考虑患者系枕颈交界区肿瘤浸润,进一步引发脊髓损伤致四肢不全瘫。由于颈2及以上脊髓侵犯,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如不进行及时手术,难以挽救患者生命,目前采取肿瘤姑息手术治疗应该是最优方案,以椎管内病灶清除、脊髓神经减压为主,同时重建枕颈的结构稳定。上颈椎是脊柱外科高风险区域,结合肿瘤已广泛侵犯,手术难度及风险极高。与家属反复沟通病情,周叔一家人听取建议后,同意手术方案,积极配合治疗。
Step1.颈椎后路C1-C3全椎板切除,病灶切除,脊髓减压,置钉。
Step2.枕-颈(C3-C6)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
手术非常顺利,约3个小时完成,出血300ml。
术后X片、CT复查:枕颈固定牢固,减压范围满意。
周叔术后转入ICU,第二天返回病房,自主呼吸恢复,双下肢肌力恢复已接近正常,上肢力量也明显好转。
五天之后,周叔已经可以在康复师指导下站立。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感谢我院给了周叔第二次生命,现已顺利转回肿瘤科继续抗肿瘤治疗。
上颈椎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是一个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尤其枕颈交界区转移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难度更高、风险更大。术前骨二科、肿瘤科、ICU以及麻醉科等开展多学科讨论。最终在麻醉科及ICU全力配合下,骨二科脊柱团队采取了合适的手术方案,使患者创伤最小、获益最大,手术效果理想,该术式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肿瘤外科技术有了标志性的提升。
科普知识
转移性骨肿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并继续生长形成的继发性肿瘤。90%以上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骨骼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第三大好发部位,约占15%~20%,仅次于肺和肝;好发部位: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肋骨。主要是姑息性治疗。少数可能广泛切除而治愈。对濒临骨折进行预防性内固定;对已经发生的病理性骨折进行固定和重建;脊髓和神经根减压,稳定脊柱。
骨二科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医院建院开始设立专科病房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为顺应医院发展及学科建设要求,在原骨科的基础上分为骨一科、骨二科。骨二科以脊柱、肿瘤为主,集医、教、研为一体,设开放病床24张。有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2人,硕士1人,康复师1人。
脊柱外科为原骨科中技术力量较强的专业学组,90年代中期即开始在省内较早开展了椎间盘镜手术(MED),二十多年来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术式,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前路钢板,枢椎齿状突骨折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颈椎后路单开门钢板内固定术、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Cage及植骨融合术、脊柱侧弯矫治手术。脊柱微创手术方面,应用椎间盘镜手术已有20余年,较早开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脊柱转移瘤病理性骨折。近年来,又陆续开展颈椎前路ROI-C融合术治疗颈椎病,misTLIF、Endo-TLIF治疗腰椎不稳定、misPLUS治疗青壮年脊柱压缩行骨折,显著提高了我院脊柱疾病的诊疗水平,使颈椎病、脊柱创伤、背柱退变性侧弯、脊柱滑脱、脊柱肿瘤、腰椎管狭窄症等常见脊柱疾病的疗效大大提高,添置的G臂X光机的术中监测,使脊柱手术更为安全、可靠。椎间盘镜的应用使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手术更加微创化,加快了术后愈合时间。年手术量逐年递增,从常规骨科手术发展至脊柱复杂手术,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骨二科医生出诊时间(农林院区)
骨二科微信公众号
来源: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