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80年·医道传承⑪ | 黄贵华名医工作室:躬行实践巧以经方祛疾,深挖广拓搭建传承之桥
★黄贵华工作室★
领衔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黄贵华
黄贵华,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导师,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药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三十余年。先后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李锡光教授和蒙定水教授,国医大师黄瑾明教授,就读博士期间师从湖南名医黄政德教授、旷惠桃教授和潘远根教授,具有较深的中医和现代医学功底,精通《伤寒论》,擅用经方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危重病症,尤其在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便秘、慢性肝炎、肝硬化、消化系统肿瘤以及一些疑难危重病症的中医治疗方面有独特心得,临床用药注意味厚功专。
谈起黄贵华与医院的缘分,可谓是因缘际会、情深谊长。自1981年9月,黄贵华进入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就读本科起,黄贵华便在冥冥中与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至今已40余年。
时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八十周年,追忆往昔,岁月峥嵘,精倦不怠,与时俱进,如今,黄贵华成为了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并入选了桂派大师培养项目、与医院的牵绊越来越深长……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贵华
1
勤思学、精钻研
临床带教躬行实践
黄贵华对中医的兴趣,始于八十年代他遇到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之时。当时,患者用激素等药物反复无效,血红蛋白只有30+g/L,骨髓穿剌无法穿出骨髓,然而,用大菟丝子饮服用几个月后血红蛋白升到100g/L。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医疗效之神奇,令黄贵华大为惊叹,对中医产生兴趣和执着。
进入广西中医学院后,黄贵华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研读经典、融会贯通,毕业后因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被分配到了广西中医学院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在当年的二附院兼顾临床工作。2003年,黄贵华在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荣获特等功。
黄贵华与国医大师黄瑾明探讨学术问题
工作期间,黄贵华不断精进自我,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管理能力和临床能力,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最终其优秀的工作能力在2008年被发掘,经各部门领导选举后将其任命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
从念书到工作,40年来,黄贵华见证了学校校区从明秀到仙葫的不断扩大,见证了学校从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校名升级,见证了学校从本科学位授予点到硕博士学位授予点的教学质量提升,也见证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东葛院区增加至仁爱院区、仙葫院区的稳步发展。
黄贵华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临床一线和带教工作,秉信“只有擅于运用《伤寒杂病论》才能成为中医大家,灵活运用经方在治疗大病时才能效如桴鼓”的理念,精研《伤寒杂病论》,结合临床,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瑞康医院、防城港市中医医院系统讲述《伤寒论及其临床应用》等系列经典课程,获得一致好评。
黄贵华在查房带教
在培养中医传承人的教学过程中,黄贵华注重因材施教,对于无医学基础或医学基础匮乏的学生,擅于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实例,使其深谙其理;对于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擅于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和经典原文,注重培养经典临床思维。
这些年来,黄贵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广西科技厅、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别科研项目20项,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1项、广西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先后主编5部学术专著,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由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基础扎实,他被遴选为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内科名家与学派荟萃》主编,得到国内同行认可。
2
读经典、跟名师
擅用经方挽危拯疴
黄贵华从未停止“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脚步,他作为国医大师黄瑾明教授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第一批学术流派——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的主要学术传承人,主要负责带状疱疹的壮医特色诊疗方案制定与推广,及壮医特色诊疗的推广应用,以及黄氏壮医针灸的相关学术经验的传播与继承。
黄贵华在听国医大师黄瑾明讲课
黄贵华在民族医药的推广应用上不遗余力,也传承学习黄瑾明等诸家名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刻苦钻研实践。在林沛湘、李锡光、蒙定水、班秀文、黄瑾明等一代桂中医名师和黄政德、旷惠桃等湖南中医药大学名师的培养下,经多年的辛勤努力,黄贵华从一名懵懂的中医学子成为广西名中医。
多年精研,黄贵华临床擅用经方防治脾胃病,擅治血液病、内科杂病和癌症综合治疗术后、危急重症、带状疱疹等,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并保留大量临床验案,让后人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走向康复。
黄贵华在耐心问诊
在受益的众多患者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王女士。“吃过很多药,如果找你都不行,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王女士曾对黄贵华这么说道。王女士是一名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最初在其他医院检查时,很多医生表示是“癌前病变”。“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感觉如晴天霹雳一般。”
治疗前期,王女士曾吃过很多药,然而症状并未得到缓解,也未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于是王女士来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尝试进行中医治疗,在这里,王女士遇到了黄贵华。黄贵华详细地跟王女士解释病情,耐心地安慰她“现在不是癌症,放下心,不要想那么多,先吃中药。”
黄贵华根据王女士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经治疗,王女士胃脘部烧灼感明显减轻,腹胀、反酸较前减轻,大便情况由溏薄转变为成形,睡眠情况较前好转。“黄医生开的药跟其他医生开的药不一样,吃完黄医生的药之后根绝很舒服,我很庆幸遇到了黄医生,他是我遇到最细心的医生。”王女士常常对人说道。
患者为黄贵华送上锦旗
持续不断的临床实践,让黄贵华在中医药治疗急重症上也颇有心得,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瑞康医院ICU查房时,开展中医药治疗急重病症,取得较好的效果,形成较大影响力。
3
深提炼、强推广
俯首拓耕传承发展
2017年,医院在自治区中医药局的支持下成立了黄贵华广西名中医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任务旨在全面深入整理、继承、推广黄贵华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将脾胃病诊疗经验、经方学术思想等推广应用于脾胃病、呼吸道疾病、肿瘤后遗症或杂病,同时总结壮医相关学术思想用于壮医药的科教研建设;建立黄贵华学术经验传承推广平台,开展应用中医治疗脾胃病、杂病、多发病诊治工作,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研究黄贵华学术思想并形成专著出版;培养一批高层次传承人才,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黄贵华向传承团队讲课
黄贵华与团队成员俯首案前,对其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包括但不限于:
01
提出仲景脾胃学说。胃气强弱与六经传变的方式及六经病的性质密切相关,提出六经治法体系中应重视脾胃,认为病在太阳应助胃气以祛邪;病在阳明清下燥热以存胃阴;病在少阳顾护太阴防传三阴;病在三阴温补脾阳防恶心变;差后劳复,调理脾胃以顾本等观点。
02
提出六经时空属性。太阳是人身藩篱,六经受病,太阳首当其冲;阳明是人身的高压线,邪传阳明,化热化燥;少阳是寒热虚实转折之枢,出阳则热,入阴则寒;太阴是人身的阴经防线,邪越太阴,转重转危;厥阴是六经病最后阶段,阳回则生,阴进则死等观点。
03
提出“带太阳病”、“类太阳病”。一些内伤杂病可归属“带太阳病”或“类太阳病”,可通过汗法治疗;提出过用寒凉,懈怠阳明,则邪入三阴;提出少阳病的“和”是清透少阳邪热与顾护太阴;提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非为蛔厥专设等观点。
04
提出中药序贯给药模式和回归治疗。急性病重视中药给药的时间与药量关系,临床用药注重味厚功专;慢性病注重有方有守和回归治疗,疾病后期重视填精补肾,认为填精补肾是慢性疾病的回归治疗。
05
提出激素属温阳药。用中医理论全面阐述激素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中药对激素的协同作用、不良反应的中医处理;提出激素抗休克的机理是“激动肾阳,回阳救逆”,激素退热的机理是“动用肾精,引水救火”等观点。
06
脾胃病注重温阳。认为脾胃病中PPI和胃肠抗菌药的广泛运用,可耗伤阳气,提出脾胃病应注重温阳,在治疗中无热证可据,便当兼温的观点。
目前,工作室以医院仙葫院区脾胃肝病科为依托,刘熙荣为其负责人,制定了壮药消痞导滞片、大菟丝子饮两个协定方;整理和形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及蛇串疮诊疗方案4个,并在医院广泛推广;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队伍为己任,培养了副高3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2人,硕士23人;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接纳外单位进修人员9人,获得省部级奖励奖项1项;在国内期刊发表与名中医学术经验和思想相关的论文300余篇,其中有60余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已出版专著《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编写了专著《黄贵华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集》。
黄贵华团队在进行病例讨论
建立工作室后,黄贵华依旧坚持临床实践与传承授课,传承团队坚持临床跟诊及学习,先后举办了《黄贵华讲伤寒论》、《扶阳学派常用药对配伍》、《中医对危急重症的认识和诊疗》等课程学习;工作室建设期间,黄贵华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2项,其中项目“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的传承与推广”获2017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医院再一次迈上发展跨越的新起点,黄贵华广西名中医工作室也顺利通过验收。工作室将抓住机遇,加强整理、推广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继续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扩大中医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黄贵华在仙葫院区讲课
黄贵华在容县讲课
★后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四十年的中医路走到今天,黄贵华成果颇丰,却常常提醒自己“切勿骄傲自满”。
“着手成春不多言,砥砺前行八十年,同心同力同希望,精益求精共流芳。”黄贵华将精进诊疗水平、扩大诊疗范围作为自己的前进方向,除继续专研中医药治疗前述疾病外,还将致力攻克中医治疗重症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癌症、小儿多动症等疑难杂症的难关。
“我希望能为中医的临床诊疗、为群众的生命健康尽绵薄之力。”黄贵华如是说道。
文章来源: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终审:韦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