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
“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许多人谈“艾”色变
其实科学预防疾病很有必要
但过度的恐慌不可取
让我们一起了解它
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预防它
今天早上,我院预防保健科在门诊大堂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活动当天,医护人员结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现场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测量血压、心肺听诊、体格检查、答疑解惑,吸引了群众前来参加义诊。同时,还发放防艾宣传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单、礼品,让更多群众了解艾滋病,消除大家恐惧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大家自觉行动、主动参与、抵制不良行为,扼制艾滋病,树立共同抗击艾滋病信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会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1
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触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官黏膜的细微破损,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2
血液传播
人被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进行静脉吸毒、移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3
母婴传播
因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女性感染者的血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也可因发生大量体液接触而将病毒传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婴儿。
4
这些情况不会造成艾滋病毒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一起使用厕所、游泳池、公共浴室、电话机、公共汽车等公用设施,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以及购物、使用钞票,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等场景,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如何预防艾滋病?
采写:宣传教育科胡靖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