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反应!ECMO团队成功救治命悬一线重症患者
近日,泉州市第一医院以重症医学科(ICU)为首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顺利为一位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复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快速实施VAECMO,经过ICU、心内科、体外循环、超声科、心外科、急诊科、放射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协同作战,为患者心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成功救治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
52岁的林先生(化名)因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长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近日因“突发胸闷半小时,伴一过性晕厥”被送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急诊室。一线医生在密切监护其生命体征的同时,立即进行了询问病史、查体及完善检查。突然,患者出现低血压,再次意识丧失、心率下降、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停了!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等抢救,经过足足29分钟的抢救,心跳终于恢复了,意识也由昏迷转为朦胧。心内科陈乘波副主任医师评估林先生为极高危缺血型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充分与家属沟通病情,家属表示积极配合,随即在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术以及血管内超声。然而造影的结果并未发现问题血管,而且与去年林先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的冠脉造影结果相比,其冠脉的血流情况甚至是改善的。怎么办?接下来的治疗将是困难重重!
由于病情危重,术后即刻转入ICU进行严密的治疗及监护,但很快再次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ICU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经过19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再次恢复了心跳。但林先生是心源性休克,需要大剂量升压药和强心药物维持,值班医生通过床旁心脏超声发现他的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是不是要上ECMO?”接到值班医师汇报电话,重症医学科林天来主任指示值班人员同林先生家属进行沟通,家属表示了非常强烈的救治愿望。在获得家属同意后,林天来主任立即召集了ECMO技术小组成员,小组成员迅速从家里返回医院,默契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机器调试、管路预充工作,并迅速将相关设备、耗材转运到患者床旁。
床旁超声评估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动静脉插管及末梢灌注管,消毒、铺巾、操作,一场手术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经过1小时的努力,置管顺利结束,连接ECMO管路后暗红色的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离心泵和氧合器,迅速变为鲜红色的血液流入患者体内,上机成功!很快,升压药及强心药剂量逐渐下调,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大家终于稍微松了口气!
ECMO上机后虽然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但一系列难题和困扰还需剥茧抽丝,逐一破解。林天来主任说:“ECMO上机后我们仍不敢放松,专门安排ECMO技术小组成员轮流值班,24小时为患者保驾护航;与心内科戴若竹主任探讨此次心肌梗死的原因为冠脉痉挛的可能性大,抗血小板聚集、扩冠、调脂综合治疗为基础;同时患者心肺复苏时间长,最担心缺血缺氧性脑损害,要做好亚低温脑保护;ECMO期间管理复杂,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差,要注意左心室膨胀,做好随时左心减压的准备;液体管理也是一大难题,多了怕心肺承受不了,少了ECMO机器无法顺利运行;凝血系统需精细调节,否则可能出血或血栓行成;同时还得做好感染防控、呼吸管理、营养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等。总之需反复监测、评估和权衡,不断寻找治疗的平衡点,不断优化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在团队的精心调控中。”
床旁严密监测,反复评估,多学科专家探讨,不断优化心脏的先后负荷,精确调节升压药。超声科王清木主任多次床旁评估心脏功能,患者心脏收缩功能逐渐改善,EF值从25%升至33%再升高至51%,LVOTVTI从9cm升高至16.7cm,CO从2.4L/min升高至5.0L/min,患者的心脏在ECMO的支持下得到充分的休息并逐渐又“强壮”起来了!
经过5天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通过VAECMO的自主循环试验,成功撤离ECMO,撤机时心外科刘海波主任医师、陈宏伟副主任医师为患者细致地修补股动静脉血管。
在减轻镇静深度后,患者意识恢复清楚,成功暂停呼吸辅助通气并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言语准确,四肢活动正常,没有胸闷不适,生命征稳定,心律正常,转心内科继续治疗。同时,按照专业组收治到心肺重症亚专科治疗组,在按流程评估、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个体化管理,进一步保障急危重症的后续治疗。
开展ECMO需要热情、信心、勇气和体力,更重要的是过硬的基础知识、高超的技术和团队的默契配合,而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是ECMO成功的关键。ECOM技术小组在科主任带领下,多次组织科内治疗技术和内部培训、质控及学术交流并不间断组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治水平,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永不言败的ECMO快速反应团队。
供稿重症医学科黄幼佩
编辑黄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