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毒蘑菇中毒
在夏季,气温升高,雨量充沛,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由于其味道鲜美,是大众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常见的野生蘑菇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野生蘑菇只有三四十种。由于有些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外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因而人们常因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以春夏季最为多见,甚至可致人死亡。
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所见的毒蘑菇约有200多种,广东则有100多种,含剧毒能对人致死的有10多种,分布广泛。常见毒性强的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致命鹅膏)、鳞柄白毒伞、鹿花菌等。
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服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关于毒蘑菇的N种谣言: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这些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很多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的。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据新闻报导,很多蘑菇中毒事件的当事人就是采有了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分辨,结果导致误食毒蘑菇。
毒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胃肠炎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休克、昏迷。溶血型:除有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肝损害型:初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肝大、黄疸、出血倾向和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发生肝性脑病而死亡。神经精神型: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
发生中毒后怎么办?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原则是:尽早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可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输液和利尿,促进排毒。行上述一般处理的同时,医生要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救治措施。
科学预防毒蘑菇中毒,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
切记,蘑菇有风险,不要随便吃!
本文作者:预防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