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心脏骤停,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将他救回
9月22日,一个平常的早上,学校的操场上,青春洋溢的少年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跑步。
突然,意外来临,一名14岁男生毫无征兆的倒地不起,呼叫没有反应,老师立即拨打120,展开抢救,约半小时后呼啸的警笛声中孩子被紧急送达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争分夺秒,绝不放弃生的希望
急诊科第一时间开放绿色通道,抢救迅速进行,复苏团队立即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人工通气,1分钟后心脏重新恢复跳动,然而还没来得及欢喜,不到1分钟后刚刚恢复的心跳再次停止。医护人员重新开始胸外按压,轮流交替,保证按压质量。2分钟后室颤出现,即刻电击,同时抢救团队人员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治疗有序展开,有条不紊流程的背后,我们知道抢救室外家长的焦灼、心痛、无助、期盼……我们知道孩子对于家庭的意义。医护人员都在暗暗地祈祷,“孩子,加油,你行的!”。终于,8分钟后患儿再次恢复了心跳,逐渐自主呼吸出现,散大的瞳孔逐渐回缩,出现对光反应,肢体开始无意识的运动。观察4小时,患儿未在发生心脏骤停,各项指征相对稳定,急诊抢救告一段落,转入ICU救治。
日夜守护,精心浇灌生命之花
进入ICU,患儿面对诸多问题:再次恢复的心跳能否稳定?将近40分钟的心脏骤停,大脑、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受损情况如何?是否能度过危险期?为什么平素健康的孩子会突然发生如此危险的情况,心脏为什么会停跳?最终,患儿是否能够清醒?问题摆在眼前,需要一一克服。
年轻人是ICU里的“稀客”,生命力正在最旺盛的时候,这场疾病像是人生一个突然的急刹。我们希望通过治疗能够让他睁开眼睛,呼唤亲人,给家人拥抱,让他能在人生的跑道上再次出发。但这一切需要渡过重重难关,需要孩子、家长和我们一起努力、坚守。
在ICU的日子里,医护团队反复讨论治疗方案,不断调整,亚低温治疗、机械通气、抗感染、抗炎、补液、营养神经、促醒、镇痛镇静等治疗,每一个医嘱都慎之又慎,翻身、扣背、吸痰、皮肤管理、管路维护每一次操作都小心翼翼,我们知道监护室外孩子家人的期盼,更重要的是知道生命的鲜美和我们的责任。寸步不离的守护与呼唤终于换来了孩子第一次睁眼,我们流泪了---是欣喜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我们为孩子感动,为生命感动!第7天,顺利脱机,完全清醒,爸爸、妈妈、妹妹的名字能够清晰记得。为了患儿更优质的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回归社会,医护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后,给予患儿个性化治疗的方案,进行精准治疗,开展一系列康复锻炼——被动活动、主动活动、上下肢锻炼、吞咽功能康复、呼吸功能训练、语言功能锻炼、行走训练……各项丧失的功能,被一项一项找回来了。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每天和患儿交流、心理护理、定时播放他喜欢的音乐、讲故事等减缓焦虑情绪。医护的日夜守护,第18天,患者终于可以下床了!
第一次被唤醒、第一次能发音、第一次能吃饭、第一次能站立……孩子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在父母爱的呼唤下、ICU团队的治疗与守护下,再次获得新生。患着成功转出ICU,心内科接棒。
精准诊断,呵护弥足珍贵的重生
ICU住院期间,在心内科与B超室共同努力下,患者心脏骤停病因诊断明确----“肥厚型心肌病”为患儿发生此次发病的元凶。随后,心内科指导针对患者家庭展开心脏B超及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进一步探究病因,为患儿及患者家庭揭开迷雾。
恢复期的治疗,心内科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康复方案,期待患者早期康复回归社会,并为家庭成员贴心制定风险干预对策。针对患者心脏骤停的风险,心内科将在合适的时机为患儿植入ICD(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预防意外再次发生。
14岁的少年,历经令人窒息的紧张抢救、万般焦灼的日夜守护、齐心协力的精准诊断,终于,回到了家庭的怀抱。
最悦耳的律动----心跳的声音最幸福的表白----深情的拥抱图片看着他一天天地康复,联合参与科室的医护团队人员也由衷地高兴,生命重获新生,这代表全院团队的全力医治是值得的,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近年来,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加强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建设,成立急危重症MDT专家诊疗团队,在制度上给予重视和完善,在团队建设上给予增强和补充,保证医院在重大抢救工作中,牢牢把握生命兜底的能力。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省四院人将以更高昂的斗志护卫百姓的健康,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