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这有一份预防乳腺癌的宝典
导读
《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指出:罹患乳腺癌有三种病因:1、不可改变危险因素(遗传和非遗传因素)2、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雌激素暴露、生育等)3、可改变危险因素(肥胖、饮酒等)。阅读本文,能帮助您增加医学常识,更好规避患病风险。
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乳腺癌患病率逐年增高
2020年新增数量高达41.6万例
占新发癌症患者总数的9.1%
占女性新发癌症的19.9%
也是中国女性患病率最高的癌症
如何通过科学的预防手段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呢?今天,让我们查阅《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角度,了解乳腺癌的预防措施吧。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可分为3类:1、不可改变危险因素(遗传和非遗传因素)2、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雌激素暴露、生育等)3、可改变危险因素(肥胖、饮酒等)
一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01
遗传因素
包括家族史、基因突变。
(1)家族史: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遗传性肿瘤,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文献,具有乳腺癌一级家族史(母亲、女儿、姊妹)的女性乳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专家组建义,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女性,乳腺癌开始筛查年龄应比家庭中确诊为乳腺癌时年龄最小者小10岁,但应>25岁。
(2)基因突变:5%~10%的乳腺癌发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和2(BRCA1/2)突变占20%~25%。专家组建议以下人群应行BRCA1/2致病突变基因检测:
①家族中有已知的BRCA突变、1例以上直系亲属50岁前或2例以上旁系亲属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
②发病年龄<45岁、46~50岁患病且有第二原发乳腺癌或直系亲属乳腺癌;
③60岁以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02
不可改变的非遗传因素
包括性别与年龄、乳腺良性疾病史、致密型乳腺。
(1)性别与年龄:乳腺癌发病主要为女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患病率在20岁后开始增加,55~60岁为发病高峰;专家组建议我国成年女性应定期体检和筛查,这对于>40岁接近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段的女性尤为重要。
(2)乳腺腺良性疾病:分为非增生性疾病、非典型增生性疾病、无异型增生性疾病。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乳腺癌发生率较普通人更高,尤其是非典型增生性疾病患者。专家组建议对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应适度增加乳腺检查频率,以期尽早发现恶性病变。
(3)致密型乳腺:密度高表明乳腺实质所占比例大。研究显示,致密型乳腺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是少量纤维腺体型的2.04倍。专家组建议对40岁以上伴有高危因素的中国女性进行超声与钼靶相结合的乳腺癌筛查。
二
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
01
生育
生育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产次、母乳喂养时间、激素治疗情况。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雌激素暴露时间长,乳腺癌风险增加。无生育史女性乳腺癌风险高于有生育史女性。母乳喂养也能降低乳腺癌患病率;避孕药的使用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02
激素替代治疗
指对绝经后的女性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缓解其绝经期症状的处理方式。不论何种类型的激素替代治疗,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0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运动少、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与乳腺癌发病息息相关。
对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专家组建议育龄期女性可以通过避免晚婚、晚育,适量增加产次、延长产后母乳时间等办法来减少雌激素暴露,并降低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在激素替代治疗方面,专家组建议除非是严重的更年期症状,不建议围绝经期中国女性使用。尽量减少长期避孕药物的使用。对于糖尿病患者,专家组建议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控制来降低风险,必要时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
三
可改变危险因素
01
肥胖
肥胖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率。目前一般用体质指数(BMI)评估肥胖相关的乳腺癌风险,BMI越高,患癌风险越高。BMI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
02
长期吸烟喝酒
研究表明本人吸烟和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人群的10年患乳腺癌风险,分别增加10%及7%。饮酒也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03
射线暴露
射线暴露也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概率,暴露年龄越小、暴露累积时间越长、累积剂量越多,患乳腺癌风险越高;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率。
对可改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1)健康饮食可以降低乳腺癌风险。专家组对中国女性饮食建议如下:
①每日饮食摄人>30g的膳食纤维;
②每天摄入>400g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豆制品摄入;
③若以淀粉类为主食,规律食用非淀粉类食材、水果、豆类;
④限制高糖、高脂的精加工食物摄入,比如快餐、含糖饮料;
⑤每周红肉(哺乳动物的肌肉)摄入控制在350~500g,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
(2)运动:积极的运动锻炼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体脂率。研究显示,中等强度和剧烈运动对乳腺癌预防作用更为明确。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步行骑自行车(慢速)、家务劳动、园艺劳动、游泳(慢速)、跳舞等;剧烈运动包括:跑步、自行车(快速)、游泳(快速)、健美操、团队运动等。
建议中等强度运动150~300min/周或剧烈运75~150min/周。专家建议应积极、尽早、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在上午8~10点进行中度及以上强度的运动锻炼,并保证每周的锻炼时长。锻炼除了能直接预防乳腺癌外,也能保持健康的形体,减少因为肥胖引起的乳腺癌风险,尤其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意义更大。
(3)减少射线暴露:专家组建议应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暴露,尤其应减少高危人群、低龄人群的高剂量的辐射暴露和累计暴露量。
在过去的20年间
中国乳腺癌的患病率持续增长
乳腺癌预防是当前迫切的需要
让我们依靠科学知识
做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变
乳腺癌可防可治不可怕
来源:乳腺科
二审:乳腺科李伟文统战宣传科谭淑欣
三审:医务部余新立统战宣传科廖欣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