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来源于实践----我科团队再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近期,由我科唐志明主任、杨海燕护士长等作为主要负责人所发明的“气管切开套管”、“肛门直肠排便训练棒”,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临床上为降低气管切开套管所带来的误吸风险,多使用带气囊结构的套管外壁。但即使如此,气囊内的误吸物并不能自行清除,气囊也不能达到完全密封的作用。虽然,现有市面上在靠近气囊处开设一个较大口径的内凹吸引口的气管切开套管,吸引口连通吸引管,通过吸引管在负压作用下带走误吸物,但由于吸引口属于完全开放状态,使用时容易吸附到软组织,从而堵塞吸引口,误吸物被阻挡而无法清除。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唐志明主任等发明出一种防止阻塞情况发生以提升清除误吸物效果的气管切开套管,其套管体插入端的外侧壁套装气囊,气囊连通充气管,套管体的靠近气囊处设置有格栅,格栅的内部或内侧插置吸引管,当采用负压吸引误吸物时软组织不会阻塞格栅上的通道,避免因阻塞而产生吸除误吸物失效的情况,从而达到顺畅吸引误吸物的作用,提升了清除误吸物的效果。
脊髓损伤患者因支配肠道运动的神经受损,肛门外括约肌的随意控制及直肠的排便反射消失会导致肠蠕动减慢、直肠平滑肌松弛,出现大便硬结、便秘等症状。
为帮助排便障碍患者训练肛肠排便功能,我科杨海燕护士长等发明出一种“肛门直肠排便训练棒”,用仪器代替人工直肠肛门按摩,减少感染。该仪器力度均匀,方向定位点准确,患者易以接受。另一方面,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及因个人因素力度不均造成直肠粘膜损伤。采用肛门直肠排便训练棒可诱发肛门-直肠产生兴奋性反射,直肠和肛周的双重刺激和按摩可对患者直肠进行规律按压,促进直肠功能蠕动及恢复,让肛肠早日恢复排便功能。
近年来,我科坚持医教研并重,加快实践创新步伐,医务人员秉承”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就医体验”初衷、满怀责任心和创造力,运用专业知识积极为患者解决临床中诸多问题,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供稿:杨海燕、汤晓亮
关注我们
科室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垂直管理,由留日六年、日本东北大学康复医学博士唐志明担任科主任,目前临床规模、设备、技术实力等方面在粤东地区已成为最强的科室之一。
康复医学科现有医生6人,针灸医师、康复治疗师共2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6人,设置床位30张,治疗室7间,设有门诊康复医学中心、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心肺治疗室、针灸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室等部门。科室现已拥有经颅磁刺激仪、电子软管支气管镜、电子软管喉镜、无创呼吸机、减重步行训练仪、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日本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日本欧技全电脑颈椎腰椎牵引仪等先进设备。科室特色鲜明,已成熟开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呼吸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等相关评估与治疗项目,其中吞咽障碍康复、神经性气管切开康复诊疗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荣获第三届全国吞咽障碍病例大赛总决赛第一名。
专家介绍
唐志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驻专家
医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擅长吞咽困难的评估与治疗、复杂气管切开综合管理与拔管、吞咽营养管理、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管理、运动与认知康复的诊治、肺功能康复、颈肩腰腿疼痛康复等方面经验丰富,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中枢神经损伤所致运动、吞咽与认知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目前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及2017版、《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专家组成员及秘书,副主编《吞咽障碍康复指南(人卫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共3项,参与省部级基金多项。
出诊时间:星期二上午
3
地址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县城公园北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门诊二楼康复医学中心/住院部11楼康复医学科
4
咨询/预约电话
手机/微信热线:19128193291
康复医学科:0753-2829219
康复治疗室:0753-2829269
如有需要,欢迎广大群众前来咨询或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