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湛江市第二中医院 三级甲等

地址:湛江市解放西路14号 电话:0759-2283540/2381525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医院 > 湛江市第二中医院 > 医院动态

【喜迎二十大】以中医药振兴浪潮激荡民族复兴伟业

十年奋进,十年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来推进,一幅关乎亿万人民健康福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万里河山展宏图,水墨风云笔意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立足新的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实践证明,中医药以其多元价值优势,正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激活并牵引各领域发展,服务并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回望十年来中医药雄浑激荡的振兴发展历程,一个个历史性创举,一件件标志性大事,谱写了中医药振兴发展恢宏乐章,拓宽了中医药历史前行的宽阔航道,成为激荡民族复兴伟业的奔涌浪潮。

显国之担当——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曾经,“看病难”“看病贵”是萦绕于国人心头之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扛在肩头的使命与担当。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他认真询问了患者的身体情况,言辞之间,总书记心系人民的情怀、对中医药造福群众的期待自然流露。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防治疾病、养生调摄、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和独特资源,融入卫生与健康各项政策。

回溯历史的坐标,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都对中医药发展有新定位、新要求;从“扶持”到“传承”,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意味深远,饱含着党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期待,希望“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这注定是一场砥砺奋进的跋涉,是一次乘风破浪的起航。

十年来,全面加强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前所未有:

2016年,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印发中医药中长期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2017年,国家颁布中医药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19年,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专门文件,同期国务院第一次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五年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

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法律和政策文件,一个个时间节点,构成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勾勒出奋进的坐标,设定了前行的节奏。

十年历史成就,十年伟大变革。沉甸甸的成绩单里,记录着振兴发展中医药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如今,“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已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2012年以来,中医药行业相继实施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资金保障力度持续加强,中医药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已建成3.6万余个基层中医馆,98%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7.7万个,其中中医类医院5715个,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96.7%、68.2%。2021年,中医药总诊疗人次达12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0%。

——“中医药治疗、预防、康复作用持续发挥!”通过筛选出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发布并推广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不断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优势。同时,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加强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当前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占比已超过80%,中医药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认可。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夯实!”一条系统谋划人才工作战略的路径已然绘就,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召开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一批批中医药人才正在国家实施的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项目支持下茁壮成长。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中国工程院在医药卫生学部单设中医药组,在院士增选中单列中医药组、单列计划,2019年以来中医药领域新增两院院士6名。长效激励机制正成为激活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活水源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调整为周期性表彰项目。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末,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73.2万人,比2012年末增长了105%。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如是指出,十年历程印证,这正是国之担当,民之所幸。

强国之力量——中药产业开拓市场新经济增长点

初秋的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金风送爽,丰收在望。

东会乡姚家沟村兴皖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板蓝根,迎来了盛花期,鹅黄色的花朵,鲜亮夺目,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

“我今年60多岁了,出门打工没人要,没想到我们这穷乡僻壤还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前年县里引进了中药材产业,把我家的30余亩几近撂荒的地改成熟地,种上了板蓝根、金银花、苦参等中药材,而且把我和老伴聘成‘工人’,干一天工资220元,一年下来,除了地皮租赁费外,工资收入18000多元,手头的花销再也不用东挪西借了。”刘大爷满心欢喜。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当历史行进至“两个一百年”相交汇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这一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发展寄予期望。

“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2021年5月,正在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

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全国各地许多贫困县依托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充裕、气候条件适宜、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纷纷走上药“财”致富路。如今,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的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黄芪、党参已经是当地常见的农作物,相较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中药材可增收3~4倍,田间地头的中药材已成为农户们的“绿色银行”。

中医药以其绿色生态、原创优势突出、产业链长、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不仅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相衔接,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转变,健康意识整体增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和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新兴战略领域。

中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截至2021年6月,我国共有8443家药品生产企业,其中3995家企业生产中药产品,中药已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膜剂、胶囊等40多种剂型,中药产品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17~2021年,获批上市中药新药20款,其中2017年1款,2018年2件,2019年2款,2020年3款,2021年12款,获批中药不仅数量增长迅速,而且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创新品种,带动产业升级,有效提高中药企业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截至2022年9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注册企业已由2018年的100家左右增至229家,其中,通过产业园平台培育的澳门企业59家,占注册企业的四分之一,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初显。

强劲发展的中药产业正逢其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经济全盘,推动发展,以“四两拨千斤”之效,强国之经济力量。

展国之智慧——科技引领中医药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回望来路,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药从未像今天一样,与世界的距离如此之近,与世界的交流如此之深,这是中医药蕴含的国之智慧被世人认可的例证。

对中医药如何走出国门,获得世界认可,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指明方向。

从2015年,诺贝尔奖领奖台上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到2020年疫情,中医药开出抗疫战场“中国处方”。国之瑰宝中医药在世界舞台的光芒愈加璀璨夺目,背后迸射的是科技光芒。“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字字铿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方位全链条发力疫情防控,先后推出多版中医药诊疗方案,探索形成“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组织全系统精锐力量驰援武汉,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展现了中医药担当。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根据毒株变异新特点、人群感染新特征,及时完善中医药诊疗方案,在多地多起聚集性疫情处置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独特优势。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中医药在此次抗疫战场的表现。

202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

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医药的丰富宝库可作为世界医学突破困境的智慧源泉,为遏制疫情指数上升势头、打破疫情反复胶着态势,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针对中医药这一具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行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建设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建设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设1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遴选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

——实施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程,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一大批中医古籍焕发出新光彩。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十年来,在科技创新支撑下,中医药自信走向世界,迎接挑战,主动出击,积极掌握国际话语权。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颁布中医药国际标准89项,其中我国专家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达63项,占70.8%。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

十年来,有科技作为支撑的中医药正快步融入世界医药体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全球中医医疗机构达8万多家,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30万。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和菲律宾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维护各国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今年4月,在致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畔,凝结国之智慧中医药瑰宝,正为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传国之文化——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民族的复兴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寄望殷切。

植根于深厚中华民族哲学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药学,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华,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外文明互鉴的“窗口”。

北京冬奥会上,中医药展示空间、展览馆“火了”,AI太极大屏吸引了大批海外运动员“打卡”体验,针灸、按摩等疗法对伤痛、疲劳的明显改善,使海外运动员交口称赞。

历届服贸会上,中医药展区总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旺盛需求的背后,是中医药文化蓬勃发展力和现代适应能力的印证。无论是中医养生功法的“气定神闲”,亦或是中医与人工智能集合的融合创新,其中彰显的古老中医药文化精髓令人神往,更是引人关注的焦点。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正在积极助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建设。

“老师,我鼻子不通气拔罐可以治吗?”

“老师,我奶奶经常脖子疼,可以给她刮痧吗?”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浸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妙趣横生、生动有趣的中医药文化故事,让孩子们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点燃求知的欲望。讳疾忌医、病入膏肓、对症下药……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是一个个生动富有哲理的中医药故事,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要素被释放,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场馆、知识角建立起来,一批批中医药文化精品力作、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随着时代的春风播撒开来。

与之而来是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高近8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群众对中医药由知到信、由信到行。

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播种机,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所言一般,顺应自然、形神共养,倡导“治未病”理念的中医药文化一经传播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欢迎。

2021年12月,《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出台,旨在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工作;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17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药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81.9亿美元。

沿着“一带一路”中医药对外交流窗口,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走向更广阔世界。

时代总是在奔腾不息的潮涌中推动历史前行。

历史深深铭记这十年——十年砥砺奋斗,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轨迹已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千万中医药人将继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进新征程,书写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END-

地图导航

(点击地图可直接导航)

0759—2695862

推荐医生
林懿才
林懿才 内科 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0余年,对内、儿科的临床诊疗广为涉猎,经验丰富,擅长老年病、心血管病及肠胃病的治疗,在国家、省级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相关疾病诊疗研究和经验总结论文。对咳喘症、风湿症及时行病的中医辨证治疗,颇有心得,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刘晖
刘晖 内科 主任医师

精研岐黄之学,治学严谨,宗仲景之方术,贯古今之理念,师古而不泥古,对中医经方的研究运用独树一帜,善用“和脾胃”、“调血气”、“祛痰湿”等治则,主张辨病与辨症相结合,对内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独到的经验,深受患者的欢迎和信任。

郑泽荣
郑泽荣 内科 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脑病、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治疗内科(含老年)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如脑血管病(中风、眩晕)、失眠、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肠胃病等。

肖波
肖波 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老年病,对内科各种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疗效

湛江重要疾病医院推荐
湛江重要科室医院推荐
相关药品 更多»
银杏叶片
银杏叶片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

银杏叶片
银杏叶片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

复方丹蛭片
复方丹蛭片 通化白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用于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恢复期中风中经络之...

复方小活络丸
复方小活络丸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麻木拘...

复方小活络丸
复方小活络丸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麻木拘...

相关检查 更多»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可显示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及管...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项目繁多大致分为五类,耳的一般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检查...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内镜检查,利用较小孔径的宫腔镜,通过宫颈口进入到宫腔...

鼻窦CT
鼻窦CT

鼻窦CT是检查鼻窦病变的常用检查项目,可检查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用于诊...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