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绿叶,映衬生命之花——记三亚市人民医院手术室、麻醉科
关注我们
疫情期间,如果说内科疾病大多还可以通过门诊甚至线上问诊解决,那么遇到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疾病,应该怎么办?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作为“0801”疫情中为普通绿码患者的就医保障托底的公立医院,用数据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8月1日至9月12日,医院共开展手术437台,其中急诊244台,危急重病人占比80%以上。
在手术团队中,麻醉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常常是默默无闻的那一群人。他们如绿叶一般,映衬着生命的鲜花。
麻醉科华西常驻专家罗俊主任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位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贫血,引流量增加,血压出现不稳定趋势,情况危急,我们决定再次为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9月1日,罗俊获悉普通外科的紧急手术通知,马上赶赴手术间。术中,她带领麻醉团队积极配合普通外科手术,通过调整患者内环境,选择适宜止血药物,输入适量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等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创面渗血逐渐好转,挽救了患者的生命。“‘0801’疫情以来,麻醉科支撑起了全院手术科室的急危重、限期和择期手术,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有力保障,无一例麻醉纠纷和麻醉死亡。每个麻醉医生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病人的生命安全为己任,都非常优秀!”这是罗俊对团队的评价。
罗俊主任
“不单单是麻醉者,还是围术期治疗者,我们是麻醉医生而不是‘麻醉师’”。这是罗俊对自己职业的定位。罗俊工作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是全国麻醉学科的顶级科室,连续12年在复旦大学全国专科排名中名列第一名,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麻醉医师、科室主任。
自去年11月入驻我院以来,罗俊秉承华西麻醉科人的优秀品质,主动而认真地履行“技术引领”角色,发挥“桥梁”作用。通过细致的调研,她找到工作着力点。在日常工作中,她习惯每天根据手术排程,主动了解第二天手术信息,筛选出疑难重症患者,主动与当班麻醉医生讨论患者病情,制定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案。手术当日,她会全程参与指导,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直至患者平安送出手术室。疫情发生以来的四十多天里,作为科室最年长的麻醉医生,罗俊吃住在科里,工作在麻醉岗位上,不分昼夜,一有需求就立马冲入手术间开展患者救治工作,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她谦和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赢得全科同事的信任,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麻醉科解翔彬(左)、蒲梅婷(右)工作中
为了推动科室与华西同质化发展,提升医疗技术、规范医疗管理、升级医疗服务、培养医学人才,罗俊提出大量建设性意见,其中许多创新性做法已经落地生根。在她的积极推动下,麻醉科项敬国主任、解翔彬副主任的配合下,麻醉科开始了每月两次集中业务学习,同时与华西本部保持线上学习。每月一次科室管理小组会议,严格执行不良事件讨论和上报、用药更合理、排班更科学,从技术到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更加专业化。
“我将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轻言放弃,践行围术期患者生命的保护者!”罗俊的态度如同她的行动,坚定而踏实。她身体力行,带动了一个团队的进步。
黄红霞护士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手术室护士是无影灯下的“绿衣天使”,神秘而又平凡。每一台手术她们都没有缺席,每一位手术患者都是她们“手”护到最后。在疫情期间,人手不足。带领科室护理人员完成各种临床工作,保证手术室内工作效率的高质量和有效运转,责任重大,工作繁重。这让手术室护士长黄红霞每天都处于“连轴转”模式。同伴们都十分担心这有可能会让她的身体吃不消,但她仍然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全力做好科室管理工作。
9月1日,手术室一天的总手术量就达到21台,是疫情期间最忙的一天。手术室电话铃声不断,当晚夜间急诊手术就有8台。一位普外科急诊患者和一位产科孕妇胎儿宫内窘迫需要进行手术抢救。手术室第一时间通知麻醉医生,立即准备麻醉药品进行抢救工作。由于同时还要配合开展神经外科的急诊血肿清除手术、骨显微外科的急诊手术、妇产科急诊手术,黄红霞立即调动机动班人员配合夜班护士工作。那一夜的手术持续了11个小时。黄红霞和护理组始终绷紧了神经,直到最后一名患者完成手术,被平安地送出手术室,她们才感觉到那么地疲惫不堪。
不论有多么辛苦,黄红霞总是这样鼓舞自己和大家:“手术室是一支团结的队伍,凝众人之心、聚‘手’护之力,坚持就是胜利!”
在这场疫情中,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默默守护、甘当绿叶,以她们辛劳的汗水、专业的技术,守护了患者的平安,映衬了美丽的生命之花。
来源:麻醉科、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