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调适方法
来源:知知贵阳
疫情危机下,医务工作者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容易出现焦虑、悲伤、恐慌情绪,为了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我们特邀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主任姜文胜解读,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调适方法。
一、医务人员的应激反应
1.生理反应
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持久工作会使体能下降、身心疲劳,出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腹痛、腹胀等;因休息与睡眠不足而产生困倦、瞌睡;因紧张不安担心被感染而难以入眠或睡眠浅、早醒;因着防护服工作期间不能进水进食而口渴、饥饿;因长久戴口罩而造成面部压伤,因着防护服而发热、出汗等。
2.心理行为反应
(1)认知。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突出,认为自己能够救治更多的患者而不愿意休息,总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认为自己帮不了受感染的人,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认为自己作为医生、护士本可以做得更好、更多,而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工作,对无力救治与帮助的患者又会怀疑自己的水平与能力。
(2)情绪。紧张、焦虑,担心患者的疾病不能被治愈,担心自己被感染,担心家人挂念自己。过于为患者悲伤、忧郁、委屈、压抑,因面对疫情的挫败感或无力感而自责、无助、内疚和羞耻。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感到生气、愤怒,感到不够安全。
(3)行为。与他人交流减少或不畅,情感反应变得迟钝或易激惹、冲动,久之对自己经历的疫情感到麻木与困惑。集中注意力和决策困难,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加,救治的缓慢而对疫情防控失去信心,对他人失去信任感等。
二、对抗击疫情医务人员的心理调适
此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护人员勇敢逆行,不眠不休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奋战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他们在自身直接面对危险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疫情的升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严峻的疫情、短缺的医用物资、不足的人手,以及患者和家属焦躁不安的情绪,都让医护人员经历着超高的身心负荷。这时,心理干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1.避免长时间工作,适当安排换班,脱离工作环境。
2.饮食清淡丰富,补充维生素保持自身的免疫力。
3.在休息时可以听一些轻音乐,做一些娱乐活动。
4.每天练习深呼吸5-10次,呼气要缓而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体育活动,如伸展肢体、做徒手操、八段锦、太极拳等。
5.尽量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
6.接受焦虑情绪,适度焦虑可以帮助提升应对能力并发挥潜能;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宣泄,比如哭一场、与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倾诉、分享。
7.保持与家人的联系,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关心家人,感受和谐家庭氛围。
8.加强学习防护等关专业知识,适度关注主流媒体对疫情的报道。
9.接受自身和医学技术的限制,尊重客观现实,与同事共同做事,相互鼓励
10.积极地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付出、专业能力和自我价值,提高自我效能感。
文图编辑:姜曜
文
图
文图校对:刘滕贾璐璐
微信制作:姜曜
下一篇:【转载】防护服穿脱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