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 妇幼健康我先行】疫情期间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干预
近期贵阳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涌,有些猝不及防。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
民众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甚至恐慌情绪。持续存在的疫情,不仅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也侵蚀着民众的心理健康。关于疫情的各种相关信息加剧了民众内心的恐慌,使大家惴惴不安。
青少年儿童在疫情发生后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调适方法
01
未成年人的心理应激反应
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对疫情的反应不尽相同,下面对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应激反应加以描述。
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对疫情的反应不尽相同,下面对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应激反应加以描述。
1.婴幼儿(0-6岁)
年龄越低婴幼儿对疫情的理解越不深刻,疫情本身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主要抚养人或照料者由于隔离,或家长和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部分婴幼儿也会出现焦虑反应。婴幼儿的焦虑可能表现为:作息混乱,食欲变差;特别黏人或冷漠,哭闹不止,重复的动作(如吸吮)和发育倒退,常常见到幼儿语言的倒退,原本可以说10个字的句子,变为只能说单字、叠字等;本来会自己管理大小便的幼儿变得频繁尿床、尿裤子等。
年龄越低婴幼儿对疫情的理解越不深刻,疫情本身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主要抚养人或照料者由于隔离,或家长和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部分婴幼儿也会出现焦虑反应。婴幼儿的焦虑可能表现为:作息混乱,食欲变差;特别黏人或冷漠,哭闹不止,重复的动作(如吸吮)和发育倒退,常常见到幼儿语言的倒退,原本可以说10个字的句子,变为只能说单字、叠字等;本来会自己管理大小便的幼儿变得频繁尿床、尿裤子等。
2.儿童(6-12岁)
2.儿童(6-12岁)
2.
儿童(6-12岁)
儿童对疫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样,与疫情的距离决定了儿童的反应。往往儿童不会主动寻求疫情的信息,但如果主要抚养人或照料者因病隔离,或家长和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儿童往往也会焦虑。儿童的焦虑表现形式多样,如过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脆弱、容易哭泣,莫名的烦躁、易激惹,反复地洗手,什么都不敢摸、不敢碰,睡眠变差,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容易惊醒等。
儿童对疫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样,与疫情的距离决定了儿童的反应。往往儿童不会主动寻求疫情的信息,但如果主要抚养人或照料者因病隔离,或家长和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儿童往往也会焦虑。儿童的焦虑表现形式多样,如过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脆弱、容易哭泣,莫名的烦躁、易激惹,反复地洗手,什么都不敢摸、不敢碰,睡眠变差,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容易惊醒等。
3.青少年(12岁以上)
3.青少年(12岁以上)
3.
青少年(12岁以上)
年龄越大的青少年应激反应越接近成人,也可出现生理、心理行为的应激反应表现(如:胸闷、气短、头痛、睡眠差;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关注;出现不同程度的对疫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变得易烦躁、易激惹)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处在学业压力最大的阶段,不要忽视青少年对学业的担忧。
年龄越大的青少年应激反应越接近成人,也可出现生理、心理行为的应激反应表现(如:胸闷、气短、头痛、睡眠差;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关注;出现不同程度的对疫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变得易烦躁、易激惹)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处在学业压力最大的阶段,不要忽视青少年对学业的担忧。
同时也请家长注意,并非所有孩子面对疫情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大部分孩子可以维持正常的状态。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父母和成年家庭成员应激反应的影响而出现相应的情绪、行为变化。因此,家长对疫情的态度和身心稳定的状态,是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疫情的基础。
02
心理调试
(一)儿童心理调适
(一)儿童心理调适
1.儿童要保持正常的作息安排、生活秩序,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居家运动锻炼,不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2.家长应保护儿童免受过多负面信息的干扰。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和认知特点,告知简单、清晰、必要的信息,树立会战胜疫情的信心。
3.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注重儿童的防护措施,但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保障儿童内心的安全感。
4.家长宜多陪伴儿童,多读书、讲故事、做亲子游戏。对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表现的儿童,宜多抚摸、拥抱、陪伴入睡等,通过增强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
5.对于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问题,家长要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不回避、不批评、不忌讳,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力给予适宜的回答。
(二)青少年心理调适
(二)
青少年心理调适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认识到因为负面信息而产生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如果较长时间处于消极情绪中,要有意识地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为。
2.保持健康的作息。保持健康睡眠节律,早睡早起,半夜不要看手机。保持健康饮食。即使不能出门,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3.坚持每天在家锻炼。探索适合的锻炼方式,如广播体操、垫上运动、街舞、瑜伽等。
4.保持课内课外学习。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有计划地学习。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完成家庭作业。
5.提高信息判断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要仅看信息表面,而要根据信息发布方的公信力、信息的支持证据和逻辑做出鉴别判断,避免受谣言误导。
6.维护人际支持。通过远程方式与不能见面的家人、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彼此表达关心。有情绪波动时可与亲友倾诉,可以为压力较大的亲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情感支持。
心理热线电话:0851-85985253
面对一线医务工作者及广大妇女儿童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
心理科简介
服务内容
1、心身疾病: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身功能障碍的诊治。包括妇女儿童常见的各种心因性疼(头)痛、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功能性胃肠疾病、急慢性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皮炎、甲亢、过度换气综合征、心脏神经症等。
2、个体心理咨询:各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情感问题、婚姻危机、性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工作压力、亲子关系不良、青春期心理问题、个人成长(择业)问题、危机干预等。
3、妇产科相关心理问题的咨询:产前产后情绪障碍,与妊娠、分娩、流产等相关的心理问题,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囊肿等),子宫卵巢切除综合征,手术前后情绪问题,乳腺相关(乳腺增生、纤维瘤、乳腺癌等)心理问题,不孕不育心理问题,青春期、更年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4、团体心理干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家庭行为,学习适应等心理行为训练。
5、心理健康讲座,企业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等。
指导专家
姜文胜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心理行为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EAP学院核心专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培训基地特约讲师,负责两门职业课程《儿童心理保健指导师》《孕产心理保健指导师》的全国培训。贵州省心理咨询协会理事,贵阳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及治疗相关工作15年,同时作为团市委、志工委、贵阳市几大监狱、农场、工读学校、省(市)少管所、市(区)戒毒中心以及部分学校、社区、部队等特邀心理顾问。擅长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及婚恋情感(孕产心理)和心身疾病的诊治以及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团队辅导训练等。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儿童医院
贵阳市妇幼健康教育管理中心
贵阳市优生优育指导中心
微信制作:瞿冠英
一审:曾力妮
二审:阮亚安
三审:王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