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妇儿科普 |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子宫内膜癌?如何筛查?
子宫内膜癌目前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更高,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的统计,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约为7.1/1万,死亡率约为1.7/1万。
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逐渐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根据2020年的《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推荐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不同的三类人群
壹
/普通人群:
即没有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的人群。该类人群不建议进行常规筛查。
如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长期闭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则需要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
贰
/风险增加人群:
(1)肥胖。体质指数(BMI)≥30kg/m2;
(2)多囊卵巢综合征;
(3)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使用史;
(4)晚绝经(>55岁);
(5)终身未育或原发不孕;
(6)他莫昔芬长期治疗,尤其是>50岁或绝经后仍在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
(7)年龄≥45岁,且合并有糖尿病。如有以上的风险增加因素的人群
建议每年进行经阴道镜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内膜厚度。
如果厚度>11mm(绝经后>5mm)或血管增多、子宫内膜不均质、透声差的宫腔积液等,建议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叁
/高风险人群:
(1)Lynch综合征患者;
(2)三级亲属中有Lynch综合征患者但本人未行相关基因检测者;
(3)有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家族史者。
建议Lynch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在30-35岁后(在其患癌家属发病年龄前5-10岁)每年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方法
1
经阴道超声检查:无创且初步评估子宫内膜的大体情况,敏感性有限。
2
子宫内膜微量组织病理检查。
3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如在无上述两种病理学检查时,对于超声异常的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人群或高风险人群,可考虑直接行宫腔镜下定位活检或诊刮。
随着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的发布,子宫内膜癌的筛查诊断也将逐渐形成与子宫颈癌类似的“三阶梯”筛查诊断方法,提高子宫内膜癌早期的诊断率,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ZhengR,ZhangS,ZengH,et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inChina,2016[J].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Center,2022,(2)1:1-9.
[2].俞梅,向阳,马晓欣,等.子宫内膜癌筛查规范建议[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5):307-311.
[3].SmithRA,AndrewsKS,BrooksD,etal.CancerscreeningintheUnitedStates,2019:AreviewofcurrentAmericanCancerSocietyguidelinesandcurrentissuesincancerscreening[J].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2019,69(3):184-210.
撰稿:病理科王玺皓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