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住院?您别担心,有我们在......
“宝妈,您一定要带好口罩哦。”
“您请稍等,请出示您的送餐证。”
“我为您量一下体温,谢谢您配合。”
“大家要注意,开窗通风、勤洗手。”
……
这些都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部里最为常见的一幕。为服务住院的患儿和家长,这里的全体医护人员在筑牢疫情防控的同时,送去贴心、暖心、细心的服务,让患儿和家长在疫情期间安心住院,顺利康复出院。
新冠疫情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宝爸宝妈的就医习惯、医疗诉求与以往发生明显变化。因疫情防控影响,住院的宝宝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加之,身处陌生环境、对孩子病情忐忑不安,家长心理压力巨大,治疗和护理难度相应增大。
A6病房医护人员细致分析了入院病人情况,发现新冠疫情期间住院病种不同于以往,由急性、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变为亚急性、过敏性疾病、涉及多学科协作的疑难病例大量增加。对此,病房主任、护士长、主诊医师及科住院仔细分析了住院病人的背景资料和就医需求,发现缓解宝爸宝妈紧张情绪、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活帮助,尽量缩短住院周期是提高现阶段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的重要手段。
宝宝住院后,受病房防控措施影响,宝爸宝妈的焦虑点由担心感染新冠肺炎转变为生活不便,护理部积极与物业部门合作,千方百计解决宝爸宝妈的生活困难,医护之间利用晨会、交接班机会交流住院家长的心理动态,做到有的放矢、雪中送炭,对重点病人重点关注。
住院期间,宝爸宝妈生活压力巨大,病房各级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家一致认为,尽量及时诊断、准确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是帮助宝爸宝妈的终极方案。在徐勇胜主任的带领下,医护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在查房和小讲课上积极讨论最优治疗方案,住培医师主动与宝爸宝妈沟通,积极解决常见问题、反馈疑难问题,帮助上级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新冠疫情不只影响宝爸宝妈的情绪,长期紧张、高强度的工作同样影响医务人员。护理部、门诊办公室意识到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多次深入病房与医护人员座谈,了解困难、排忧解难。
新冠肺炎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控制是病房运行的重要保证,呼吸科既是感控的前沿,又是感控的焦点。在疫情期间,预防科、医务科、护理部、住院患儿服务中心多次深入病房调查研究,帮助病房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就医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呼吸科患儿年龄跨度较大,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仅1个多月,加上疫情期间陪护管理严格,这让护理工作更为复杂且繁重。护士们除了完成日常工作,还要承担更多的生活护理。从喂奶喝水,到吃饭喂药;从安全照护,到心理疏导,护士们每天穿梭在病房之间,忙碌的身影闪现在走廊的尽头。面对这样的劳动强度和护理风险,她们没有退缩、没有怨言,而是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只希望自己可以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再精一点。
“现在处于疫情的防控阶段,患儿和家长的满意是我们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我们科一共有21名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仅27岁。”张翠香护士长说,为了能让大家都感受到细致的服务,我们进行科学排班,从细节做起,并会根据每个患儿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一位仅为1个多月的小患儿在A6呼吸科病房住院了3天,宝妈刚出月子,陪护的重任由宝爸一人承担了起来。如何控制奶温、如何喂奶、如何换尿不湿……为帮助这位奶爸,护士们为他开启了“培训班”,一对一进行指导和辅助。
夏夏(化名)是病房里最小的患儿,才1个月,因中度脱水入院,入院第一天孩子腹泻十多次,为了减轻宝妈的陪护负担,护士们主动承担起帮助洗护的重任。下午6点多,护士见宝妈还没有吃晚饭,把自己带来的吃的拿给了家长,这让宝妈感动得留下了眼泪,连说“谢谢”。
在住院的患儿中,一些孩子需要进行雾化治疗,但是有些年龄小的患儿非常抗拒,连陪护的家长都无可奈何。为了不延误孩子的治疗,护士们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在互动和娱乐中帮助她们顺利完成雾化治疗。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为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一方面进行积极地治疗,向家属解释患儿住院期间的各项检查结果和治疗进程等;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护理水平,在生活上帮助患儿和家长,送去贴心、细心、暖心的服务;此外,在情绪上,也处处为患儿和家长进行疏导,为患儿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医疗服务。
患儿满意的微笑温暖着“天童医人”,孩子们康复的笑声激励着他们,他们用真情和诚挚的行动赢得了住院患儿和家长的心,让医患间多了一份亲切。
每天,有一批孩子治愈出院了,也有一些孩子入院进行治疗。
每天,“天童医人”贴心的言行让患儿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每天,“天童医人”用责任心、爱心、温暖着患儿和家长的心。他们以和蔼可亲的笑脸,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付出,让健康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