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16小时,跨国界救援!舟医这两位白衣天使义无反顾
生命面前,不畏险阻,哪怕隔山跨海
生命面前,没有距离,越过千里万里也要救“你”
因为
我们是白衣战士!
治病救人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职责,然而历时16小时行程,跨国界救治患者,这对舟山医院消化内科的李梦轲、缪佳瑜来说生平还是第一次。面对海上恶劣的环境和患者危急的病情,她们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经过专业的诊治,患者转危为安,海上救援任务圆满完成。
3月10日凌晨1:30刚结束7个半小时夜班的消化内科护士缪佳瑜,带着一身疲惫正准备回家。前脚刚跨出科室,就接到护士长的电话。
“刚刚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我们科派一名医生和护士去执行海上救援……”电话那头护士长语气十分急促。
“护士长,我去!”还没等护士长把话说完,缪佳瑜不假思索一口答应,这一刻满身的疲惫早已抛诸脑后。
几乎同一时间,消化内科医生李梦轲也急匆匆的赶到医院。“我正在家里修改论文,一接到电话我就立马过来,我是医生我该去救援!”李梦轲说的坚定有力。
凌晨的急诊科灯火通明,检查、输液、换药……值守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李梦轲和缪佳瑜正快速有序的准备急救所需用品。“考虑到患者需要补液,当时准备了很多输液相关的医用品以及备用药,整整一个应急救援包重达5斤多。”缪佳瑜说。一切准备就绪,李梦轲和缪佳瑜马不停蹄赶到定海鸭蛋山码头。凌晨2点,两位白衣天使乘船驶向目的地。
然而,上了船,她们才知道离患者所在的海域还需要行驶8个小时。凌晨的大海放眼望去一片漆黑,海浪一个接一个涌来,船在行驶中不停地颠簸摇晃。一上船,李梦轲就出现了不适应。李梦轲来自安徽,今年是她在舟山医院工作的第五年,尽管参与过多次医疗急救,但海上救援还是第一次。“从来没有坐过那么长时间的船,一上船,我就出现了晕船反应。当时空腹,胃里翻江倒海,吐了好多次。”缪佳瑜虽是舟山本地人,也没能躲过晕船,上船没多久,就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我是第一次参与海上救援,刚下夜班人很困乏,本想在船舱里休息,但晕船出现的种种不适倍感难受,想休息根本就不可能”。
中午10点多,历经8个小时的颠簸,在太平洋公海上,两位医护人员终于见到了患者。“当时他嘴唇发肿,声音嘶哑,呼吸不畅,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缪佳瑜回忆。
一定要把患者安全的送回舟山!两位医护人员无暇顾及自身,立即开始给患者救治。但早已疲惫不堪的她们连站都站不稳只能靠着船舱,强撑着询问患者病史、查体。患者为台州籍渔民,事发前曾食用过海鲜,当得知患者呕吐不止,且24小时未进食,李梦轲迅速做出诊断,考虑食物中毒可能性较大。迅速为患者进行补液及服用抗过敏药物。经过及时诊治,患者情况大有好转,身体症状逐渐缓解。
历经漫长的16个小时航行,当天下午17:30,李梦轲、缪佳瑜终于顺利上岸,并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治疗。“谢谢你们!”患者由衷地感谢到。一声谢谢,倍感珍贵。一身的疲惫和艰辛早已烟消云散。“患者的信任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只要患者平安,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次救援行动已画上圆满的句号,但海上应急救护工作并未结束。只要有需要,每一个舟医医护人员定当义不容辞!
作为地处海岛的舟山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舟山医院进行海上救援的历史已达数十年之久。自2012年起,舟山医院正式成为海事院前急救定点医院。从2012年开始,舟山医院海上应急救治团队已参与海上救援工作80余次,共派出具备资质、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220余人次。2020年初至今,已参与海上应急救援任务8次。
近10年以来,需要海上应急救治的患者大多以外伤为主,外科医务人员参与救治比例大,平均每次海上救援时间需10余个小时。时间最久的一次公海救援任务,医务人员在海上漂泊了长达近50个小时。每一次海上应急救治,对医务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全身心的巨大考验。
舟山医院海上应急救治团队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精准救治、随叫随到、吃苦耐劳的专业医疗救治团队。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首位,为海上作业的海员们建立起生命之舟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