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专科」男子胸闷2个月,胸外专家层层剥丝发现“猫腻”!高难度手术攻克中央型肺癌!
2个月来,反复胸闷,戴先生(化名)一直认为是小事情,没有及时就医。直到最近,觉得胸闷症状迟迟不好的他才到医院检查。CT检查发现他的一小片肺瘪了,但其实有“猫腻”。在层层剥丝的检查及诊断后,戴先生被确诊“中央型肺鳞癌”。
癌瘤藏得深,躲得远,难度大。福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专家团队最终攻难克险,成功为戴先生进行手术切除。近日,戴先生到医院进行术后三个月的随访复诊,恢复得很好。
反复胸闷以为小事
检查发现“肺不张”
40岁出头的戴先生,一向自觉健康。但两个月前,他开始出现胸闷的症状。一开始症状比较轻,只要不剧烈运动,休息后都能缓解。然而胸闷一天比一天难受,有时候多走点路胸口就“堵得慌”,总感觉有一口痰吐不出来。
4月初,戴先生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医生根据症状,安排戴先生做了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其“右肺中叶不张、右下肺少许纤维灶、右肺上下叶小结节、纵隔内多发稍肿大淋巴结”等问题。
其中有一个结果,引起医生的高度怀疑。即戴先生“右肺不张”看起来不像是简单的炎症或阻塞,可能是“占位”。
影像“假象”惑眼
支气管“侦探”查真凶
“表现为肺不张的肺癌患者并不常见,从CT影像片中,也并不能直接看出有明显的占位,但经验告诉我们,该患者胸闷这么长时间,且没有其他症状,肺部可能‘隐藏着’肿瘤。”福州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周志忠介绍,肺不张是指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甚至堵塞,导致所支配的肺组织无法通气,肺泡及肺泡管萎陷,出现肺组织实变的病理改变。引起种肺不张常见原因有黏液痰栓、肿瘤、肉芽肿或异物等。
为进一步明确戴先生胸闷的原因,医生马上安排他住院。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先给予抗感染治疗,雾化,化痰等对症处理,他的胸闷症状得到了改善。
稳定了症状,戴先生接受了支气管镜检查,检查中医生清楚地看到,其右肺中叶管腔开口处被一个“新生物”完全堵塞。随后,医生夹取了一块小组织送检,细胞刷检结果提示堵在戴先生右肺中叶管腔的“新生物”为肺癌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这个肺癌组织实际上是“肺鳞癌”。
戴先生右肺“新生物”组织病理结果
癌组织“深藏不露”
胸外团队层层剥丝
明确了癌组织的病理,所幸是中期,戴先生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但癌组织的生长位置,再次抛出难题。
一般肺癌可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简单地说,如果肺结节长在肺叶上是周围型,微创手术处理就简单,技术难度小。如果长在大的气管分支上就属于中央型,它的特点是位置深,处理起来难度就大,一般做不了微创手术。
“从术前分析看,患者属于中央型肺鳞癌,癌瘤藏得深、躲得远,被严实包裹着,这对手术操作空间和方法都提出了难题。”周志忠主任说,要完整切除包裹在中央的癌组织,不仅要保证创伤最小,出血量最小,还要切得干净。在胸外科团队的全力攻克下,通过成熟的胸腔镜技术,层层剥丝。2个半小时后,成功切除癌组织。
切除的癌组织,有2.8*2.5*1.5cm大,整个癌组织已经成灰白色。
“肺癌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并不都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有些只会以胸闷、关节痛、脖子大、声音哑等为主诉,我们最近就碰到一些,仅有表现为肺大泡或矽肺的,大咯血、气胸、胸腔积液的病人,另外还有一些初诊更为隐蔽,表现为甲状腺亢进,男性乳房的增大,关节肿大疼痛,肌无力、肩周炎等,我们称它叫做肺外表现。”周志忠提醒,肺不张的原因多,有些引起肺不张的原发症很隐匿,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单纯的X光、CT等影像检查也看不出来明显异常,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因此,有肿瘤家族史、不明原因咳嗽或胸闷的市民,要尽早就医筛查,以便查明原因尽早治疗。
专家简介
周志忠胸外科科主任
周志忠胸外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福建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胸部肿瘤研究学组委员
福建省心外科质控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组青年委员
福建省海医会胸部肿瘤分会理事
福州市医学会心胸外科协会委员
来源:院办
经市一医院综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