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外Ⅱ科:国际首创!达芬奇机器人+人体自然腔道,完成“无痕”直肠癌根治
直肠癌根治手术真正实现“无痕”。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Ⅱ科付涛教授团队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的辅助下,利用人体自然腔道,作为手术机器人机械臂进入腹腔的外科通道,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完全避免了腹壁创口,术中出血仅10毫升。根据查询,该术式在国 详细»
-
女孩高铁上突发癫痫 泌外Ⅲ科宁金卓医生挺身相救
“我是医生,让我来看一下!”9月17日上午9时,从湖南长沙开往安徽宣城的G1438列车上,突然响起求救的广播声:“14车厢有乘客突发急病,有没有医生可以来急救?”刚刚从武汉站上车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三科副主任医师宁金卓闻声赶来,赶到患者身边进行急救 详细»
-
食管受损一年无法吃饭 这项独创手术为患者再“建”食道
9月22日,来自山东的马女士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回家。一年前,马女士被强效清洁剂重度烧伤食管,无法从口中进食,仅能通过肠道注射维持营养。跋涉千里求医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黄杰、谢颂平专家团队找到0.5厘米关键位置食管,实施该院独创的“结肠代食 详细»
-
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 解决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难题
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骨科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解决了骨科手术“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的难题,术前医生可以根据3D打印出的全真模型进行手术入路的精准定位,合理规划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轻松、得心应手。——彭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本站讯髂骨是髋关节 详细»
-
余追教授入选 2021 年度“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
近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简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卫生健康职业精神,经过层层推选,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住培基地主任、重症医学Ⅱ科主任余追教授在内的全省30位医务工作者,入选2021年度“ 详细»
-
点赞!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再次肯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帮扶海南昌江
9月23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同志在昌江县委《关于昌江医疗集团医疗帮扶工作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工作的报告》上做出批示,高度肯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托管海南昌江医疗集团、开展医疗帮扶中取得的不俗成绩。2018年12月,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专程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详细»
-
托管5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晋级“三甲”
9月28日上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托管潜江市中心医院5周年之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潜江市中心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甲等医院。揭牌仪式和两院深度合作相关活动同期举行。潜江市委市政府、长江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相关领导携手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潜 详细»
-
黄从新教授获评“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近日,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8月月度人物揭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获此殊荣。“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络推荐评议活动,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 详细»
-
心内科完成湖北首例经国产导管二尖瓣介入修复术
“二尖瓣返流基本消失”“一夹成功,太快了”!8月2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导管室内,在一阵感叹和热烈掌声中,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江洪教授团队成功为71岁的张奶奶,成功实施湖北首例经国产导管二尖瓣钳夹术,修复了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这意味着,原本需要“ 详细»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携手救治创造生命奇迹
因罕见巨大血管畸形突发脑出血,压迫呼吸心跳中枢而生命垂危的4岁小儿融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神经外科联合多学科组建MDT团队的倾力救治下,历经“九死一生”,于9月5日顺利康复出院。4岁小儿突发脑出血生命垂危8月13日,4岁的融融因突发头痛被家人送到当 详细»
-
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双子宫融合+试管婴儿”为女子成功“助孕”
吴女士患有罕见的双子宫,在备孕过程中困难重重多年未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杨菁教授团队果断决策,为其行宫腹腔镜双镜联合下的双子宫融合术,将两个独立的子宫“合二为一”,同时利用试管婴儿技术为其成功“助孕”。近期,吴女士顺利娩出一名健康女婴。罕见双 详细»
-
应用AI智能+3D打印——医生开着3D“导航”做骨科手术
一块小小的髂骨肿瘤,让56岁的张阿姨忍受了病痛半年之久,连最爱的广场舞也跳不动了。9月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周建林副教授团队应用AI智能,3D打印出髋臼髂骨缺损全真定位模具,开着“导航”做手术,为她精准实施肿瘤切除。7日,她已能下地行走,广场 详细»
-
神经外Ⅰ科开展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
手术台旁,一个“手术机器人”反复测量、定位,准确计算出穿刺靶点坐标。随后,按照医生规划好的路径和线路,“手术机器人”将犹如标枪一般的机械臂缓缓伸入颅骨骨孔内,精准定位穿刺点,控制穿刺深度。两根只有1毫米的微电极,被完美植入仅有花生米大的大脑深部中央丘脑核团。9月14日, 详细»
-
日检11万人次!1小时出结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再提速”
核酸检测时间从以往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每日最高能完成11万人次的检测:8月5日上午,在接收首批2万人次的武汉全民核酸检测样本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109人“病毒猎手”团队全力以赴,为武汉市全民核酸检测“再提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是目前湖北省 详细»
-
“愛”意满满! 6岁小朋友写“愛”字赠核酸采样医护
8月5日晚上8时,刚满6岁的武汉市民小宸宸,看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到小区查核酸,汗流浃背依旧坚守岗位,于是用毛笔写下一个大写的“愛”字,并到核酸采集点赠送给为他查核酸的护士肖唯,表达对白衣天使们的感谢。家住武昌张家湾小区的小宸宸,幼儿园大班刚毕业,学习书法已经半年 详细»
-
防暑神器,治愈良药 核酸采集医护变身“萌神”大白
8月6日下午,在武昌东湖路社区进行核酸采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肾内二科的护士张苗的“萌神”大白模样,吸引了等待核酸采集居民的眼球。“这个白胖子让我想起了超能陆战队的大白,一下子就被治愈了,和医护人员又亲近了一些。”水果湖市民王女士在采集完核酸后,对萌萌的 详细»
-
鏖战12小时检测22211人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力支援鄂州全民核酸检测
00后男护士踊跃报名,女护士中暑晕倒被抢救苏醒后,关心的仍是“我们点位的任务完成没?”8月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核酸采样队鏖战12小时、检测22211人次,圆满完成支援鄂州全民核酸检测任务。“有支援任务一定要给我报名。”这是外科换药室护士余薇对刘思洋护 详细»
-
4小时完成1.5万人核酸采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核酸采样队临时党支部彰显“抗疫战斗堡垒”作用
8月9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正式批复成立新冠病毒核酸采样队第一临时党支部。当晚临时党支部领命出征,带领60余名医护赶赴江夏封控区,冒雨4小时快速高质量完成1.5万人次的核酸采样任务,在战疫中传承人民医院“红色基因”,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根据武汉本轮疫情防控需要 详细»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卫专家驰援随州特大洪灾心理援助工作
8月12日,湖北随州发生极端强降雨天气,其中柳林镇累计降雨量达到503毫米,导致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灾发生后,省卫生健康委成立随县柳林镇8·12洪涝灾害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组,在省救援调度工作组的统一指挥下,领导、组织、协调开展新冠疫情常态化防 详细»
-
湖北首例截瘫患者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成功实施
年过半百的李阿姨从4楼坠落,虽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但脊髓受伤导致她瘫痪卧床不起,伴随着身体病痛彻夜难眠。辗转多家知名医院均束手无策,原以为要靠止痛药维系生命,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贾一帆团队成功实施湖北首例全植入式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后,卧床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