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中医院简介
正阳县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康复、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县级综合性中医医院,河南省重点县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正阳县红十字医院,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建筑面积8198平方米,占地面积9999平方米,开设床位200张,有全身数字化螺旋CT机、CR机、X线数字胃肠机等国内高、精、尖大中型医疗设备100多台。 2009年,正阳县中医院遵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和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为目标,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强抓医疗安全,加大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加大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建立品牌意识,以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为龙头带动医院整体发展。全年门(急)诊量61010万人次,日均门诊184人次,年出院病人4116人次,床位使用率75%,信访稳控工作受到县卫生局表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院委会、院党支部认真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时召开各项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动员全院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为推动我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就医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中医特色专科,积极推进病人选择医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等制度,建立规范的医疗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减轻病人负担。 认真做好“医疗质量万里行”工作。院长、党支部书记孟祥本对医院管理评价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医院管理评价活动领导小组和评价专家组,对中医院管理评价标准的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法、任务要求、考评办法都作了具体部署。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管理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质量规范、规章制度,对标准按岗位逐级分解,建立了落实标准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了各个科室有目标,人人肩上有任务,掀起了学习标准、落实标准的热潮。 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业务内涵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强调中医院必须以中医中药为主,做到中医有优势、西医有特长,融汇中西医学之优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技术服务,展现中医院特长。二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学习,组织中医药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读经典、背方剂,增强急救能力,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开展全员竞赛考试,医护人员轮流到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三是加强现代化科技设备的引进应用,为中医医疗提供确切的科学技术支持,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投资206万元购买了螺旋CT,投资10万元购救护车一辆充实120院前急救站的应急能力,投资24万元安装了病区电梯,投资10万元对微机服务器进行了扩容等。四是开展中医特色病症管理,充实了中医特色病症管理和重点专科内涵建设,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人,人有专病的特色医疗优势。五是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抓好中医药科普宣传,扩展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扎扎实实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宣传领导小组,精心策划方案,搞好宣传普及工作。其次,到太和县中医院、萧山中医院参观学习。再次,邀请正阳县政协委员钟培文、张运涛等书画界、美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20多人,为医院中医中药文化建设献技献策。后医务科精心策划制作了10块宣传板面,展示中医中药文化,宣传中医中药发展成就。二是以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和低廉的费用,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强对乡村医务人员的技术传帮带,全年共培养6名乡村中医中药人员,选3名医师下派到汝南埠镇卫生院支援,巩固了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四是转变了传统的等候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组织中医药人员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让中医药方便群众、根植民间。 隆重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2009年10月30日上午,中医中药中国行驻马店站走进正阳活动启动仪式在正阳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县四个班子领导、县直30多个局委共8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市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副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聂勇在启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启动仪式结束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中医药专家进行义诊咨询,接受义诊群众1000余人;向群众发放中医药科普宣传资料《河南省中医养生保健手册》、宣传单2000余份,向群众赠送药品价值4000余元;对乡镇卫生院、村医等200多人进行了中医药知识培训。充分发挥科主任的作用,重视了管理团队建设。一是注重了科主任的培养,充分发挥科主任懂业务、会管理、事业心强的优势。二是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班子成员开阔了思路、转变了理念,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升华。三是打造科室管理团队。注重科室主任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充分发挥科主任的管理和学术双重作用,为医院管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年初即到河南中医学院招聘本科生,收到意向书80多份。4月份院内招聘,来院参加招聘19人,有6个本科生签订合同。与市中心医院签定协议,急诊科、妇产科医护人员分批送到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 基础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医务人员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服务规范操作,医疗质量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得到落实,医务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为牢固,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中医特色管理显现成效,强化了中医办理。一系列强化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规范了中医特色病症诊疗规范,中医特色的优势得到显现。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传统中医科室得以发展,中医特色专科得到加强,中医药治疗率有了明显提高,中医药文化得到宣传,中医为主的发展理念得到加强。 建立医院发展的人本理念,树立医院发展成果共享的管理思想。工作条件能享受到夏有凉风,冬有暖气,4层高的病房装上了电梯。职工待遇大幅提高,在职职工每人每月300元津贴,退休职工每人每月190元。年内缴纳合同制工人养老金、全院职工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共35万元。 工作环境条件有了新的改善。随着病房楼加层改造工程完工,全新手术室明年初投入临床使用,新手术室完全实现了物流、人流的独立,手术间能满足医院未来10年发展手术台次的需要。投资近300万元购买添置了一批先进医疗设备,院内道路全部实行了硬化,道路边修建了两个150平方米的花坪,装上了路灯。 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业务收入增加明显。中医骨伤、中医针推、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以及年内成立的中医中风专科5个中医特色专科,80%以上的业务来自于这5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工作以来,业务上以张中旭副院长为典型代表的业务内涵建设,持续稳健向前推进,医院环境优美,工作流程规范流畅,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斐然,高中低人才队伍建设日趋合理,全年收入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东院位于浦建路160号,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建筑面积2068...
详细»
-
-
北京天坛医院是由我国卓越的神经外科开拓者王忠诚院士一手创办,是一所以神经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199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市卫生局共建,院、所成为“中国医院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是世界三大神经...
详细»
-
-
详细»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有3个院区,分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崇文门内大街8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2号,始建于1886年,总面积达到33.6万平方米,是一所以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
详细»
-
-
新华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行设计建设的首家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09亩,总体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先后获全国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
详细»